2014-01-08 01:05:0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宋戈
每經記者 宋戈
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歷來是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的風向標。如今,2014年CES已于1月7日拉開大幕,分析人士認為,汽車廠商的參展給展會帶來了一道別樣的風景線。一位券商研究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汽車廠商參展主要展出智能化、網絡化以及新能源產品,尤其智能化是未來汽車發展的重頭戲”。
那么,A股市場上,哪些上市公司與智能汽車產業鏈有關呢?
研究員:智能汽車或成“四輪電腦”/
在2013年的CES展會上,柔性屏一戰成名。在2014年CES中,諸多新技術再度浮出水面,如人機交互、可穿戴設以及和曲面電視等,而智能汽車也聚焦不少目光,有多家汽車廠商參加CES。
汽車廠商來參加消費電子展,這一行為耐人尋味。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員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汽車廠商參展主要是展出智能化、網絡化以及新能源(產品),尤其是智能化是汽車未來發展的重頭戲。”
除了汽車廠商涌入CES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家商務部網站轉載了一則消息,稱1月6日本田公司宣布與美國谷歌公司正式合作開發搭載在汽車上的安卓系統。兩家公司合作的具體內容為,使用搭載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與車載系統聯動,使用車內顯示面板或麥克就能播放音樂或操作導航器,在行駛過程中還可以連接到網絡獲取想要得到的信息。另外,谷歌公司為了向汽車行業普及安卓系統,已經組建了“Openingautomotivealliance”(開放式汽車聯盟)小組。除了本田以外,奧迪、通用汽車、韓國現代等汽車廠商也都加入。除此之外,蘋果和微軟等科技巨頭也紛紛涉足汽車產業。
“智能化、網絡化已深入生活各個方面,但在汽車領域滲透程度還不高。智能化提高將會協助駕駛員操作,甚至出現無人駕駛,這方面肯定是以后的發展方向之一。以后的智能汽車可以理解為‘四輪電腦’或‘四輪手機’”,上述研究員如此表示。
A股均勝電子是龍頭/
哪么,哪些A股上市公司將在智能汽車產業化過程中受益呢?平安證券在研報中提到,2008年~2012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從1353億元成長到2672億元,復合增速達19%;其中車載電子和車身電子市場增速較高,分別為29%和27%。
車載電子從上世紀80年代提供的附加功能升級為如今的基本功能,成本在汽車電子類產品中的占比從1%提升到如今30%,未來將是智能汽車的最大受益者。而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驅動下,汽車電子有望迎來新成長期,2012年整車成本占比25%,到2020年達5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A股多家公司均涉及車載電子相關業務,其中有3家公司較典型。
均勝電子(600699,收盤價17.04元)主要產品包括汽車電子類以及汽車功能件類產品,主要客戶為寶馬、奔馳、大眾、福特等。公司收購德國普瑞以后被認為已變成一家汽車電子的龍頭企業。
得潤電子 (002055,收盤價10.91元)主營連接器以及LED照明,2013年與德國Kromberg&SchubertGroup合資進入汽車連接器和線束領域。公司合肥汽車連接器和線束項目投資1.55億元,達產后,預計將為公司新增汽車電子配套年產能30萬套。
滬電股份(002463,收盤價3.41元)主營PCB(印刷電路板),其中有20%左右的收入來源于汽車行業。
平安證券稱,德國大陸集團自2008年起一直名列公司前五大客戶,2012年成為公司第一大客戶,營收占比12.73%,另外如德國博世等也是公司穩定客戶。公司車用PCB多為4~8層板,主要用于客戶點火器等產品模塊中。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人士認為,除上述汽車電子外,車聯網、車用電容甚至觸摸屏等公司都有望在智能汽車的發展中充分受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