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濰柴正式進入輕型車市場 “英致”五年盈利計劃面臨挑戰

2014-01-02 01:11:33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汽車研究中心咨詢總監李子良表示,單一車型實現盈利是可行的,但濰柴汽車五年內實現盈利的難度較大。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又一款配有“牛頭標”的車型進入中國汽車市場。

2013年12月26日,濰柴集團發布全新汽車品牌“英致”。未來,濰柴輕型車領域的產品將都歸屬在英致品牌下。

在發布會現場,濰柴集團執行總裁張泉向記者表示,英致品牌是濰柴在輕型車業務領域打造的首個品牌,標志著濰柴汽車正式進入輕型車市場。

去年9月,《每日經濟新聞》獨家報道了濰柴集團將于2013年底發布乘用車品牌,2014年將推出首款小型SUV車型的消息。在英致品牌發布之后,濰柴汽車高層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濰柴將在輕型車市場每年上市一款車型,并不排除此后進入轎車市場的可能性。

按照濰柴集團預期,輕型車板塊最遲五年實現盈利。實際上,由于商用車市場面臨市場整體下滑的嚴峻環境,轉向乘用車市場已成為有前瞻性的必然選擇。

差異化布局乘用車

“這個世界并不需要多一家汽車公司,而是需要一個不一樣的汽車品牌。”這是另一個汽車品牌觀致打出的廣告語。

當濰柴歷經四年打造的全新輕型汽車品牌“英致”發布時,中國汽車市場到底是否需要一個全新的品牌,或者說英致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勝算有多大,成為發布會現場最大的疑問。

對此,濰柴汽車總經理葉子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是留給強者的,先進入者不一定贏到最后。

他認為,濰柴輕型車是這個市場的強者。“中國汽車市場不會停留在2000萬輛規模,3000萬、4000萬都是有可能的;其次,在資本市場,依托濰柴動力(000338,SZ)以及濰柴集團的優勢,完全可以支撐輕型車的后續發展;最后,濰柴輕型車的人才儲備來自福特、北汽等眾多國內外汽車企業,乘用車領域經驗豐富。”

對此,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中國汽車市場規模很大,但是競爭異常激烈。近年來,汽車品牌的分化已經基本完成,因此,現階段進入,成功性可謂“微乎其微”。

實際上,濰柴謀求進入乘用車領域為時已久。

2009年,濰柴動力收購了重慶嘉陵川江公司80%的股份,取得了乘用車生產牌照。2012年,濰柴動力全資收購嘉陵川江并將其更名為濰柴汽車。

濰柴汽車位于重慶的生產基地總投資超過50億元,一期產能規劃10萬輛,將于2014年初建成投入使用。濰柴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整車領域,濰柴未來將形成以江蘇揚州為核心的商用車布局,以及以重慶為核心的乘用車布局。

按照規劃,濰柴汽車有“三步走”的發展規劃。第一步是搭建平臺,完成生產結構、產品規劃、人員體系、供應鏈匹配以及渠道拓展方面的布局,在細分市場“立足”;第二步是通過兼并重組,實現英致品牌的“跨越式發展”;第三步即完成國際化。

“中國輕型車市場總量是很大的,英致品牌定位于細分市場,走差異化的道路,在細分市場上領先。”葉子青表示。

擬五年內實現盈利

“濰柴在輕型車領域做差異化,定位精品車型的路線。”濰柴汽車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謝鳳高向記者表示,三、四線城市是濰柴汽車的主攻市場,同時渠道模式將更為靈活。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從2014年開始,濰柴汽車將以每年上市一款車型的速度布局市場:2014年上半年,英致品牌旗下首款車型即將上市,即一款小型SUV;2015年,首款MPV車型將上市;此后,皮卡系列車型將陸續上市。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楊再舜告訴記者,對于濰柴集團而言,做大做強是必然選擇,進入乘用車板塊是其布局全產業鏈的重要一步。但是,在這一戰略中,挑戰大于機遇。

楊再舜表示,乘用車行業需要持續大規模投資,這是挑戰之一;另外,在軟件和硬件的支持上,濰柴能否達到乘用車市場的標準也是關鍵。商用車市場與乘用車市場明顯不同,這種跨界投資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濰柴汽車計劃最遲五年內實現盈利。對此,零點研究咨詢集團汽車研究中心咨詢總監李子良告訴記者,對于單一車型實現盈利是可行的,但對于濰柴汽車這一企業,五年內實現盈利的難度較大。

實際上,布局乘用車,此后期待通過兼并重組成為重要利潤支撐,是濰柴動力彌補傳統業務的重要戰略。

濰柴動力2013年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實現收入124.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4.8%,環比減少30%;實現凈利潤6.2億元,同比增長21.2%,環比減少51.2%。

民族證券分析師曹鶴指出,濰柴在收購陜重汽、法士特之后,各方面運作都不是很順利,對揚州亞星的收購也并不成功,企業并沒有很大地提升。濰柴應該首先解決這些已收購企業的問題。

李子良也認為,在全球獨立發動機企業市場機會不斷減小的情況下,濰柴仍堅持做大傳統模式。同時,為了保證利潤的持續提升,濰柴通過各種方式 “吃補藥”,而不是提升自身“造血能力”,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

“商”轉“乘”挑戰巨大

對于商用車和乘用車需求方面的差別,葉子青用了一句話概括:“消費者買了以后用來賺錢的是商用車,而有錢之后買的是乘用車。”

截至目前,中國傳統商用車企業布局乘用車領域并無成功先例。李子良分析認為,商用車主要提供功能需求,而在乘用車市場,品牌帶來的情感需求更為重要。商用車企業的思維是布局乘用車的一大掣肘。

李子良告訴記者,濰柴布局乘用車,是繼上一輪以江鈴汽車、黃海汽車為代表的商用車企集中轉型乘用車后,商用車領軍企業的又一輪發力。

據了解,濰柴之外,福田汽車(600166,SH)、黃海汽車都建立了乘用車生產基地。另有傳聞稱蘇州金龍、廈門金龍也都有進軍乘用車市場的規劃。

商用車此次集體發力乘用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商用車市場正面臨成長瓶頸。2011年開始,商用車市場便進入下行周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1~11月,商用車銷售370.83萬輛,同比增長7.15%,低于汽車行業銷售平均水平。

“乘用車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模式,受到經濟環境等方面影響較少。”葉子青向記者表示,乘用車領域的發展空間較大,也是濰柴布局全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對于這一輪商用車集中轉向乘用車的布局,李子良并不看好。他表示,商用車企在進入乘用車市場過程中,面臨技術、人才和品牌等諸多挑戰,要獲得市場并不容易。“簡而言之,兩個產業并不是一個邏輯。”

根據預期,商用車企業這輪布局有望在五年左右看出成效。在轉型過程中,對于市場的判斷,以及能否放下傳統思維,按照乘用車市場的邏輯布局,將至關重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