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9 01:04:26
在淡化“合資”概念的同時,戈恩強調,與東風結為戰略聯盟,將助力雷諾-日產的全球地位提升。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祝賀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祝賀 發自北京
12月16日,東風汽車公司旗下的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集團)和法國雷諾的合資經營協議簽字儀式在武漢舉行。這意味著,醞釀十年之久的東風-雷諾-日產“金三角”合作聯盟正式成行,這家新的合資公司——東風雷諾將為股東方新增30萬輛整車產能。
“十年前,東風與日產啟動合資合作項目時,已經確定要在時機成熟時引入雷諾進行合資,因此今天的合作是當年東風與日產合作項目的延伸。”雷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
在淡化“合資”概念的同時,戈恩強調,與東風結為戰略聯盟,將助力雷諾-日產的全球地位提升。而東風將借助雷諾和日產全球網絡和供應商資源,試水新的國際市場和合作領域。
業內據此分析認為,東風與雷諾的合作更趨向于汽車產業全鏈條的資源整合。
戈恩強調“金三角”聯盟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徐平與戈恩不約而同地提及,東風與雷諾的合資是東風與日產合資的延續。
在提及雷諾-日產-東風 “金三角”關系時,戈恩還將右手握成拳頭,兩次輕磕桌面表露出對結盟的篤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早在2003年東風與日產全面合資創建中國最大汽車合資企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時,戈恩和當時的東風掌門人苗圩已經建立了東風-雷諾-日產在中國合作的“金三角”關系。
“我們與長期合作伙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個合作是獨一無二的,將聚合中國、日本和法國汽車公司的資源優勢。”戈恩對東風日產在華的業績表示肯定。
經過10年合資,東風與日產的合作漸入佳境。今年,東風日產將沖擊90萬輛銷量目標,1~11月的行業排名位居國內乘用車企業第五。
在戈恩看來,雷諾與日產的合作有效降低了研發和運營成本,與東風合作后,將產生同樣的效果。“我們的品牌(雷諾和日產)不同,消費者在展廳里看到的是不同的車型,但這些車型的背后,發動機研發等是由幾家公司的團隊共同完成的,所以我們是實實在在的‘金三角’。”
不過,與此前東風日產合資管理架構不同的是,東風雷諾設立了董事會,東風集團、雷諾各委派4名董事會成員。首屆任期東風集團委派董事長,雷諾委派總經理,四年輪換。
此前,東風雷諾副總經理陳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強調“一個團隊、一種聲音、一致行動”的“三個一準則”,并不回避合資雙方“天生”的利益沖突。
雷諾挖掘新能源車機遇/
憑借在新能源汽車的領先地位,雷諾試圖在中國市場尋找更大的商機。
“在歐洲,雷諾是低二氧化碳汽車的先進制造廠商。現在中國政府也在快速推進低排放戰略,明年武漢計劃要成為綠色城市、花園城市,屆時雷諾將與武漢緊密合作。”戈恩毫不掩示對于中國市場的野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雷諾在歐洲市場表現不佳,急需獲得新興市場的業績增量。雷諾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亞太地區市場占其全球銷量的10%,僅為25萬輛。相比之下,今年1~11月,東風汽車銷量為317.5萬輛,同比增長13.3%,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二。
“我們要充分利用中國市場和亞太地區其他市場的規模和增長,擴大雷諾的市場份額,預計到2018年亞太市場將占雷諾全球銷量的20%。”戈恩表示。
為挖掘新興市場的潛力,東風雷諾的建設速度可謂迫切——2016年就將推出首款車型。
“東風雷諾將在區域市場導入一系列SUV車型,隨后導入合資自主車型,未來導入新能源汽車。”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表示,東風雷諾將建立配件園區,一期項目完成后,研發中心將開發合資自主車型,新的合資公司具備發動機工廠、研發中心等利于合資公司落地發展的諸多硬件條件。
東風試水跨區域聯盟模式/
“東風和雷諾合作以后會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東風的業務結構,進一步提升東風在市場競爭中的風險抵御能力。”徐平表示。
盡管東風旗下的合資公司眾多,但半數以上的銷量貢獻來自于日系的東風日產和東風本田。但是去年日系車遭遇市場波動,直接影響了東風的業績。而與雷諾的合作,不僅可以進一步豐富東風集團的產品譜系,而且將加速推進東風國際化進程,合資公司的合資自主車型也將為東風大自主戰略提供新的增長極。
同時,戈恩的一大絕招——整合雷諾和日產的供應鏈以降低成本,對于東風日產和東風雷諾來說,無疑具有借鑒意義。
“我們將共享東風日產的供應鏈體系,甚至在研發上也會有協同,但保持產品的獨立性。”東風雷諾副總經理陳瑋曾這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這意味著,東風雷諾和東風日產將在優化的資源條件和良性的競爭關系下共同謀取成功,并以此促進三方母公司的發展。
“未來公司還是更多地發揮市場因素,秉承誰投資誰做主、誰投資誰承擔風險的原則。”徐平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