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三中全會后李克強首訪中東歐 再次推介中國高鐵

2013-11-27 01:32:2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卓越成就正成為我國跨國經貿往來的重要籌碼,這其中,高鐵已經成為一張“新名片”。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李克強總理將首次出訪鎖定在中東歐國家。11月25日李克強在中東歐國家媒體發表題為《跨越千山萬水的問候》一文。

他在文章中指出,大多數中東歐國家鐵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設施都面臨改造更新問題,中國交通運輸裝備制造業飛速發展,特別是高鐵工程建設水平高、設備性能好,總運營里程已超過1萬公里,完全有把握高質量承接中東歐各種交通基建項目。

對此,有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傳統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仍然在恢復中,目前區域貿易掀起熱潮,中國也在致力于開辟對外交流新通道,絲綢之路經濟帶已經被寫進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而中東歐則是計劃中的下一步。

總理再次推介中國高鐵

李克強總理昨日(11月26日)在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開幕式時提出多項舉措,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愿景描繪了清晰的路線圖。

他在上述文章中稱,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剛剛超過6000多美元,與不少中東歐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實現現代化任重道遠,同時這也意味著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李克強說,相信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將為包括中東歐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和更大助益。

而在具體合作領域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鐵路建設是李克強重點點出的部分。這不是李克強對外首次推介中國高鐵,他在今年10月訪問泰國時表示,中國高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競爭優勢,希望中泰加強鐵路合作。

而此次在中東歐,他再次推介高鐵,“中國交通運輸裝備制造業飛速發展,特別是高鐵工程建設水平高、設備性能好,總運營里程已超過1萬公里,完全有把握高質量承接中東歐各種交通基建項目。”

11月25日,李克強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分別會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和塞爾維亞總理達契奇,并共同會見記者。三國總理共同宣布,合作建設連接貝爾格萊德和布達佩斯的匈塞鐵路,并成立聯合工作組落實推進工作。

李克強表示,匈塞鐵路是中國-中東歐合作中的標志性項目,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鐵路建設發展迅速,具有成熟的裝備、技術和施工經驗,性價比優勢明顯。中東歐國家有市場需求,雙方完全可以實現互利共贏。

他同時說道,中國裝備走出國門,特別是加強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合作,既可幫助這些國家基礎設施轉型升級,也有利于消化中國過剩產能,提高裝備的質量和服務水平。“中方愿與有關國家一道,將鐵路合作打造成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新亮點。”

打造中國向西“橋頭堡”

數據顯示,中東歐目前對華貿易總和僅有500億美元,對華投資總和不到12億美元。與歐洲其他國家和區域相比,對華經貿合作有較大差距。

這也恰恰是潛力所在,李克強表示,“我們都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以及歐債危機的考驗,經濟增長總體企穩。我們都屬于新興市場,面臨著經濟轉型創新的共同任務。”

他撰文稱,中國正在實施向西開放戰略,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中東歐國家越來越重視向東開放,不少企業瞄準亞太和中國市場。我們不謀而合,相向而行。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俊分析說,金融危機爆發后,中東歐外資銀行緊縮信貸,外國直接投資大幅減少,市場流動性嚴重不足,造成生產與消費萎縮。西歐經濟衰退導致需求不足,又造成中東歐國家出口下降。各國經濟普遍衰退。

他說,在這樣的形勢下,中東歐國家需要新的資金來源與開拓新的出口市場,于是將目光鎖定中國等新興國家。

李俊還同時表示,中國看重中東歐國家與歐盟統一的大市場,中國的商品及企業可通過中東歐這一通道較為便利地進入西歐市場。許多中東歐國家也表示愿成為中企進入歐洲的橋頭堡。

有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東歐發展好了,作為市場和投資目的地,也將給西歐企業帶來更大的經貿機會,從而促進歐盟國家的整體發展,這對于歐盟來說絕對是好事。

李克強總理在中國-中東歐經貿論壇上發表演講,提出與中東歐國家合作三愿景:一是五年內與該地區國家雙邊貿易翻一番;二是宣布明年為中國-中東歐經貿促進年,舉辦系列活動、合作建設基礎設施并探索靈活的金融服務;三是擴大企業雙向投資,互創就業機會并提供市場準入。

李俊說,中東歐可作為中企的“試水區”與“訓練場”,中企可通過在中東歐的經營與合作掌握更多技能,積累足夠經驗,為更好投身歐美發達市場做準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