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1 01:16:2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上海
據《華爾街日報》昨日(11月20日)報道稱,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ederalMaritimeCommission以下簡稱FMC)已經邀請歐盟和中國有關部門與其召開非常規會議,以便對全球三大集裝箱航運公司的結盟計劃進行仔細研究。
早在今年6月,全球排名前三的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和達飛輪船宣布擬組成P3聯盟,在東西向的28條航線上進行合作。消息宣布至今,這個被市場理解為史上最大的船舶共享聯盟引發了不少爭議。中國船東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守國也曾表示,中國船東們已明確表示了對于P3聯盟一旦形成后可能對目前航運市場的公平競爭現狀產生負面影響的擔憂。
昨日,馬士基航運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P3聯盟實則是一份純粹的船舶共享協議,是為了更好地控制運力以與市場需求匹配,聯盟并不涉及銷售、品牌或營銷方面的合作,更不涉及收入攤配合利潤共享,各方的定價、客戶服務以及市場等皆像原來一樣獨立,因此不存在共同盈利與侵占市場問題。
據接近馬士基的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從公開消息至今,P3聯盟一直在就有關部門要求提交各種審批材料以及展開各種解釋說明,當初預計2014年二季度開始結盟運營,目前來看能否如期實現尚難斷定。
P3聯盟引發市場大討論/
據馬士基集團高級副總裁文森特·克拉克介紹,P3聯合運營網絡實則是,面對持續低迷的市場狀況,三方成立一個獨立的聯合船舶操作中心來進行運營,目的是致力于為客戶提供跨網協調一致、更為可靠靈活的服務,更好地配置船舶運力來提高效率,是一份純粹的船舶共享協議。
“在目前航運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希望企業采取積極的營運策略,在努力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提高經營效益。”中國船東協會不久前公開表示,但中國船東明確表示了對于P3聯盟一旦形成后可能對目前航運市場的公平競爭現狀產生負面影響的擔憂。
張守國日前在參加討論會時還透露,有些貨主和貨主組織已發函表達對P3的擔憂,擔心最大的三家航運公司,聯盟之后優勢會更加凸顯,到時能否提高效率與改善服務,以及船公司是否可能受到不公平競爭。
就在大家討論激烈的同時,FMC也稱,出于這三家公司結盟可能不公平地擠壓了中小航運公司的生存空間,擬邀請歐盟和中國有關部門召開非常規會議來討論此事。
《華爾街日報》援引FMC主席MarioCordero稱,“航運公司和航運業非常擔心這一結盟可能造成的影響,這就是他呼吁與中歐監管機構召開峰會以觀察同行立場的原因。他表示峰會越快召開越好。”
據某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事實上市場早就有消息稱FMC邀請中歐相關機構就P3聯盟事宜赴華盛頓進行討論,但FMC力邀,是否得到中國和歐盟的積極響應尚不清楚,相關會議何時召開仍需等待時日。
馬士基稱不會壟斷市場/
“其實并不能把P3聯盟與是否壟斷、逾越紅線聯系起來。”馬士基航運相關人士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這實際上就是一份純粹的船舶共享協議,交易各方將合并其航線網絡,合作目標是使集裝箱班輪運輸更有效率。
“事實上,馬士基航運和達飛輪船在亞歐航線有過共艙合作,地中海航運和達飛輪船也有過共艙合作。”上述相關人士進一步表示,P3聯盟實際上是對于共艙合作的延伸,3家成立一個網絡中心,通過這個中心來運營船舶的調配,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控制運力以與市場需求相匹配。
文森特·克拉克不久前在接受《航運交易公報》專訪時介紹稱,P3又是一份比較復雜的船舶共享協議,設計時就考慮到需要符合相關競爭法的規定;P3將僅涵蓋東西向運輸航線:亞洲-歐洲(北歐/地中海)、亞洲-北美西海岸(跨太平洋)、亞洲和歐洲(北歐/地中海)-北美東海岸(跨大西洋)。
“P3各方可以脫離P3在涵蓋的航線上擴張,在非P3航線上的業務也不受任何限制。”文森特·克拉克進一步表示,“各方仍是市場中獨立的競爭者,即各方在銷售、定價以及營銷方面將繼續保持獨立,也不涉及收入攤配和利潤共享。”
馬士基航運相關人士昨日也對記者表示,“我們各方的定價、客戶服務以及市場都是獨立的,不存在共同盈利與侵占市場的問題。”
“P3對于班輪市場的影響主要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具體而言,就是通過整合貨物,減少停靠港口,從而縮短航程;提升港口生產率與服務速度。”文森特·克拉克表示,未來的價格走勢很難預測,P3能做的就是降低成本與改善財務狀況,這也是P3成立的初衷。
關于目前P3聯盟的審批進展,據某接近馬士基相關人士透露,從公開消息起,三方專門成立了機構,并就各地區的審批遞交材料以及對有關事項進行解釋。但至今已歷時數月,當初預定的明年二季度聯盟正式營運,目前能否順利尚難斷定。
文森特·克拉克此前也表示稱,“在美國,我們已經對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作了報備;歐洲市場需要自我診斷,我們也正在根據申報要求進行相關工作;在中國,我們也根據要求向商務部提交了相關文件,商務部根據自己的程序,正在開展自身的工作。除此之外,目前還沒有太多東西可以披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