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8 01:15:0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國務院國資委首任主任李榮融曾多次表示,國企改革其實很簡單,就是要以政企分開為抓手,充分發揮市場調配資源的作用。如今,這位首任“掌門”的心愿快要實現了。
根據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自然壟斷企業政企分開提出明確要求,在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的基礎上,力求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
有業內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決定》對自然壟斷行業提出細致的改革要求,讓人可期。進一步說,將政企分開落到實處的關鍵,在于盡快做實進行中的董事會試點制度,“這不能再等了。”
自然壟斷行業將政企分開
“我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政府下決心政企分開。”這是李榮融在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說的。在他看來,政企分開是國有企業搞好的前提,政企不分開絕對搞不好。
作為國企改革曾經的操刀者之一,李榮融的職業角色從被政府管理的無錫油泵油嘴廠工人起步,到管理企業的地方計委官員和國家計委副主任、國家經貿委主任,再到第一任國資委主任。他對政企不分的弊端體味尤深,當年李榮融在無錫干工廠時,跑項目、要審批一花就是8年時間。
而11月15日面世的 《決定》,對自然壟斷行業的政企分開作出了明確要求,改革前景得以明朗化。
在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方面,《決定》要求,國有企業屬于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必須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以規范經營決策、資產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更重要的是,“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
“這和李榮融的思路是一脈相承的,這讓未來的改革效果變得可期。”上述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董事會制度待發力
政企分開、網運分開是上述改革細項的關鍵詞,如何在未來將這些關鍵詞落到改革實處,眼前最關鍵的是盡快做實已經試點多年的董事會制度。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追蹤國資國企改革過程中獲悉的數據,發端于2005年的董事會試點制度,從李榮融上任之初后不久開始推行,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已經有56家央企在試點董事會制度。
在現代公司制度中,董事會是一個負責公司日常運營的常設機構,它一方面作為股東大會的代理人行使股東職責,另一方面也作為一個托管人監督經理層。已有研究認為,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控制系統。并認為擁有良好董事會的公司比董事會質量差的公司可持續創造出較好的業績。如果能做實董事會制度,將對央企的治理機制調整起到積極的效果。
既然《決定》已經對政企分開提出了明確要求,就須盡快理順國資委與董事會,董事會與經理層的關系。
“董事會制度能否做實是關鍵,也關乎到以后我國將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資監管體制,現在要做的,就是按照這條路走下去,并且做踏實。”上述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雖然試點多年,但是依舊沒有做實,無論是向上看,還是向下看,都面臨一些阻力。”
在該人士的眼中,向“下”看,董事會制度的做實,意味著在決策等多層面的分權,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央企負責人都支持董事會制度。
而向“上”看,國資委的監管模式仍處于從管理向治理的思路調整中,目前推行試點的決心還算比較堅決,日后如果開始真正做實這項制度,國資委亦面臨著監管權力的分撥與削弱。
而且,做實之后面臨的新問題是。“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董事會。”他指出,當然,當務之急依舊是盡快做實董事會制度,才能將政企分開落到實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