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九州通“辦醫夢”遇挫 合資醫院面臨股權轉讓

2013-11-12 01:14:47

藥企投資醫院的浪潮中,也暗藏風險。在政策鼓勵下,藥企投資醫院似乎前景不錯,但藥企在收購醫院之后,不得不面對更為棘手的問題—如何管理醫院。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笛 發自武漢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趙笛 發自武漢

民資投資醫院熱潮第二波,藥企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近期,苗藥之地貴州僅有的三家醫藥上市公司——益佰制藥、貴州百靈、信邦制藥均有投資醫院的舉動。醫藥流通龍頭九州通為了提高利潤率,投資開辦民營醫院卻因股東分歧,功虧一簣。

不可忽視的是,藥企投資醫院的浪潮中,也暗藏風險。在政策鼓勵下,藥企投資醫院似乎前景不錯,但藥企在收購醫院之后,不得不面對更為棘手的問題——如何管理醫院。

本期組稿將解讀幾家投資醫院的上市公司在管理醫院方面的樣本。投資者或可從先行者三精制藥的落寞、雙鷺藥業投資醫院賣藥的套路、誠志股份在微利中的堅持、金陵藥業得益于政府扶持獲得成功等先例,窺探本輪投資潮中上市公司的“錢”途幾何。

“我們就是醫藥行業的搬運工,利潤很低。”每每參加九州通(600998,SH)的股東大會,公司高管往往會有這樣“心酸”的闡述。作為全行業第三、民營第一的醫藥流通企業,九州通2012年的收入高達295億元,但凈利潤僅4.13億元,主營毛利率不到6%,凈利潤率只有1.4%,“搬運工說”再貼切不過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為了擺脫低利潤的困局,九州通積極打通產業鏈高端,啟動了大醫院戰略。與多家大型醫院合作的同時,公司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下屬的北京協和醫藥科技開發總公司等合作方合資設立民營醫院,但這家原本計劃于今年6月開業的北京恒和中西醫結合醫院,如今卻面臨對外轉讓。

作為醫藥流通龍頭企業,九州通投資醫院有著先天的優勢,但“醫院夢”暫時破碎,背后又有怎樣的原因呢?

提高盈利 向高利潤端擴張

2010年11月2日,九州通登陸滬市。作為行業內第三(僅次于國藥和上藥)、民營第一的醫藥流通企業,九州通獲得市場的認可,順利募資約19億元。不過,九州通的股價卻一路走低,從上市首日的最高價19.78元跌至8.36元,一年時間跌逾50%。

對于九州通股價下跌,有市場觀點認為,公司過低的毛利率和凈利潤率不應該享受更高的估值。2010年,九州通主營毛利率為5.95%,凈利潤率只有1.7%,提高盈利能力是九州通面臨的首要任務。

2010年上市以來,憑借超募資金和A股融資平臺,九州通一直在尋求向醫藥產業鏈高利潤端擴張。在向上游拓展方面,九州通接連收購了中藥飲片公司,與吉林通化的藥企進行合作,并在蘄春等地投資種植中藥材;在向中下游拓展方面,九州通與華北制藥(600812,SH)合作,代理美國知名日用品牌切遲-杜威,在亳州建立物流園,并與京東、天貓合作建立電商平臺。

不過,上述這些拓展最多也就是公司醫藥流通主業的輔助,占主營收入96%的醫藥批發及相關業務真正的突破口在大醫院。

根據九州通招股說明書闡述,我國現有醫藥商業流通企業的行業經營模式分為兩種。一是“九州通模式”,即醫藥商業流通企業以下游批發商、藥店、民營醫院、診所等市場化客戶為主要銷售對象,提供藥品銷售及配送服務。其特點是毛利率較低、費用較少、庫存周轉速度較快和賬期較短。

二是面向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為主的經營模式,醫藥商業流通企業直接向二級以上較大的醫療機構提供藥品銷售及配送服務。其特點是毛利率較高、同時費用較大、賬期較長和應收賬款額較高。目前,國有及國有控股大型醫藥商業流通企業以及一些專門經營醫療機構臨床藥品的醫藥商業流通企業主要以這種模式開展業務。這也是為何上海醫藥(601607,SH)的凈利潤率能夠達到3%的原因。因此,加強與醫院合作成了九州通提高利潤率的唯一路徑。

立足醫藥終端 合資辦醫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九州通拓展大醫院的過程中,公司實際上作了很多嘗試。

九州通2011年年報披露了公司在二級及以上醫院業務拓展的情況。報告期內,公司完成二級及以上醫院的銷售額達到13.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42%;報告期末,二級及以上醫院客戶數達1740家。

2013年4月,九州通發布公告稱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簽訂科研合作協議,共同開發“軍地區域協同醫療平臺藥品器材互聯網配送服務系統”。

不過,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九州通開辦醫院。2011年年報中,九州通披露已與中國醫學科學院下屬的北京協和醫藥科技開發總公司等合作方合資成立了北京中民健醫院管理公司 (以下簡稱中民健醫院管理公司),注冊資本2564.1萬元,公司持股51%。中民健醫院管理公司擬在北京東城區籌建北京恒和中西醫結合醫院,性質為營利性醫療機構,該項目已租賃3萬多平方米的建筑設施,正在籌建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北京恒和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成立宣告九州通挺進民營醫院。

對于投資醫院,九州通董事長劉寶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并不掩飾對高利潤的追求,“無論是國內外財團還是A股上市公司,沒有不看好‘養老+醫療’這個健康產業的。”劉寶林表示,目前公立醫院因為體制問題存在成本高、就醫難、藥物濫用等問題,弊端已經很明顯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民營資本投資醫院具有前所未有的機會,而作為醫藥流通企業,公司無論怎么擴張發展,立足點都必須是醫藥終端。目前,醫藥銷量的85%在醫院,零售藥房只占15%的份額,而醫院的就醫群體對價格敏感度不高,利潤明顯高一些。

劉寶林認為,無論是于公——解決老百姓看病難,還是于私——企業追求更高的利潤,九州通都有必要投資醫院。

民營醫院發展有待政策落實

醫藥流通龍頭企業+協和醫院的牌子,這讓九州通投資民營醫院的格調比一般醫藥企業要高得多。

2012年4月23日,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發布了批準設置北京恒和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公示。據媒體報道,北京恒和中西醫結合醫院有望在2013年6月開業。然而6月已過,九州通投資的這家醫院并沒有開業的消息。更奇怪的是,公司在2012年年報和2013年中報中,也沒有了北京恒和中西醫結合醫院的介紹。

“我們正考慮把股權轉讓出去。”面對北京恒和中西醫結合醫院遲遲沒有動靜的疑問,劉寶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為何要轉讓這家醫院,劉寶林表示,主要是股東方面對醫院定位、管理存在分歧。

九州通董秘林欣揚表示,除了股東分歧以外,醫院投資金額從2億元增加到4億元,短期難見效益,九州通在醫院管理方面的經驗缺乏也是主要原因。

而這一情況跟九州通與京東的“分手”很相似。今年7月27日,九州通公告與京東“和平分手”,京東將“京東好藥師”49%的股權轉讓給九州通的全資子公司北京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有分析人士認為,九州通與京東“分手”的主要原因就是“誰說了算的問題”。當然,正如九州通與京東分開后可以找天貓合作一樣,轉讓北京恒和中西醫結合醫院不會是九州通投資設立醫院的終結。

“我們有初步的計劃。”劉寶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具體方案沒有成熟,還在討論中,但大框架是圍繞醫療+養老綜合體做文章。值得注意的是,劉寶林認為民營資本投資醫院的機遇已經來臨,但對于民營資本投資建醫院所面臨的困難,劉寶林也有著深刻的感悟。

“還是政策的問題。”劉寶林表示,在他看來,民營醫院的發展面臨三方面問題。

首先是政策能否落實到位。劉寶林表示,雖然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大力支持民營醫院,但政策最終能否落實到位值得關注,在當前的格局下,醫療行政部門擔心民營醫院搶占了公立醫院的市場。

其次是一些行政審批制度制約著民營醫院的發展。劉寶林舉例指出,醫療行政部門說開醫院要合理布局,要適宜規模,比如想辦三甲醫院說不行,只能辦二甲的;想買國外的高級醫療設備也說不行要審批,這怎么能夠調動民資辦醫院的積極性呢?

最后是新醫改的導向問題。劉寶林表示,如果新的醫改不貼近市場化,就很難有民營資本的參與,也就不能夠沖擊現有的公立醫院的暴利格局。

樣本解讀

三精制藥:先行者的落寞

“藍瓶的鈣”是三精制藥(600829,SH)響當當的廣告語,而早在2005年剛剛借殼上市時,三精制藥就不滿足于只做醫藥工業。從那時起,公司就開始投資設立醫院,前后投資參股的醫院不下3家。雖然投資醫院讓公司賺了一些錢,但近年來,公司對投資醫院越來越低調,其盈利狀況不甚明了。

三精制藥的全資子公司哈藥集團三精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精醫投)是專門負責醫院投資運作的。

2005年,三精醫投以9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黑龍江果戈里婦產醫院,隨后增資設立位于哈爾濱市南崗區的黑龍江三精女子專科醫院。2008年底,三精醫投旗下的黑龍江三精腎臟病專科醫院開業。

在2008年年報中,三精制藥至今唯一一次在公開報告中披露了三精醫投的經營狀況。截至2008年底,三精醫投實現營業收入283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56%,實現凈利潤31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5%。三精制藥表示,三精醫投未來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2008年三精醫投還收購了成都市武侯區第三人民醫院19%的股權,受讓價格為1300萬元。年報顯示,2008年~2009年兩年時間,三精制藥分別收到成都市武侯區第三人民醫院的分紅196.24萬元和245.75萬元。

2010年,三精醫投將成都市武侯區第三人民醫院19%的股權出售,轉讓價格為1645.26萬元。也就是說,3年時間,三精醫投投資成都市武侯區第三人民醫院就獲利787.25萬元。

從2008年年報來看,三精制藥對接連投資或參股幾家醫院的成績是比較滿意的。整體來看,三精制藥投資醫院起步較早,也收獲了一定的利潤,然而,2008年后,三精制藥在公開場合(公告、年報等)卻鮮有對公司投資的醫院的詳細描述,市場對其旗下醫院的盈利狀況也無從知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三精制藥的公告發現,在2009年年報至2013年的中報中,公司再也沒有披露過三精醫投的經營狀況,只寫明了三精醫投采用的“成本法”,投資金額是2010.81萬元。

另外,在2008年年報中,三精腎臟病專科醫院還標有項目資金是5151萬元,但隨后的公告和定期報告中,公司披露三精醫投的子公司時只寫有“三精女子專科醫院”,沒有了三精腎臟病專科醫院。三精腎臟病專科醫院就這樣從披露中消失了。

對于旗下醫院的情況,三精制藥證券法律部工作人員表示,這兩家醫院目前都還在上市公司,但是作為公司的經營補充,涉及金額很小。

雙鷺藥業:投資醫院還是賣藥?

相比其他上市公司投資民營醫院,雙鷺藥業(002038,SZ)投資的卻是公立性質的醫院。

2011年6月,雙鷺藥業公布重大投資公告,公司擬現金出資1.6億元占比80%投資新鄉市中心醫院(東區)。作為本次投資醫院的合作方,新鄉市中心醫院為國有獨資醫院,其2010年的主營收入為5.14億元,凈利潤3917.7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雙鷺藥業投資的醫院對公司經營有正面支持作用。比如在合作條件中,“甲方或甲方在新鄉設立的醫藥公司將遵守當地集中招標采購制度,是東區醫院藥品的主要供應商”,“乙方應確保:甲方在遵守當地集中招標采購制度的前提下參與新鄉中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所屬醫院的藥品配送,確保在同等條件下乙方優先考慮甲方的優先份額,原則上不低于總份額的三分之一”。

對于這次投資建醫院,券商分析人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興業證券分析師王曦指出“醫院未建成,藥品先盈利”。由于合作協議中有“雙鷺藥業參與新鄉中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所屬醫院的藥品配送原則上不低于總份額的三分之一”的條件,新鄉中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下轄市屬5家醫院未來有望為公司帶來2億元的銷售收入。

隨后,雙鷺藥業的收入果然持續上升。在2010年收入45784.2萬元的情況下,2011年收入達到62277.22萬元,2012年收入達到100701.78萬元。在此背景下,雙鷺藥業的股價從2011年中期的30元漲至2013年中期的63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兩年時間過去了,雙鷺藥業投資的這家醫院似乎還沒有開始建設。

披露投資醫院接近4個月后,雙鷺藥業表示“2012年底前因建設周期原因(規劃、審批、土建工程、設備引進等)存在較大閑置資金數額,為充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實現資金收益最優化,新鄉市中心醫院東區醫院擬用不超過2億元的自有資金進行短期低風險投資。”而在2012年年報中,雙鷺藥業又披露將轉讓新鄉市中心醫院東區醫院80%股權。對于這次股權轉讓,雙鷺藥業并沒有給予過多的解釋,甚至沒有像披露要重大投資時予以單獨公告。最終,《關于轉讓新鄉市中心醫院東區醫院80%股權的議案》以99.7217%的支持率高票通過。

市場無法揣測雙鷺藥業當初投資1.6億元建醫院的真實想法,但事實上雙鷺藥業雖然醫院沒有建成,卻憑借合同條件實現了大面積供貨,收獲了業績。

誠志股份:微利下的堅持

相比三精制藥、雙鷺藥業從高調投資到低調 “退出”,誠志股份(000990,SZ)一直在定期報告中,用不小的篇幅宣傳著公司旗下的醫院。

2006年,誠志股份以現金2550.38萬元投資入股60%,丹東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丹東市第一醫院 (含丹東市元寶區醫院)評估值1700.25萬元投資入股,合資成立丹東誠志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志醫投)。

對于該次投資的前景,誠志股份很樂觀。公司認為,丹東市第一醫院在丹東地區具有一定的醫療技術基礎和市場份額,且市場容量增長潛力比較可觀,投資后發展前景較好。在預測期內全部投資的內部收益率為23.36%,大于基準收益率(I=8%);財務凈現值為10339萬元,收益水平較好。投資回收期靜態為6.58年,動態為7.46年,從醫療行業來看回收期較短。

然而,在誠志股份不遺余力的宣傳下,公司旗下的醫院并沒有給公司帶來多大的業績貢獻。

除了誠志醫投以外,誠志股份后來又成立了北京誠志瑞華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華醫投)。目前,誠志股份的醫療服務產業已經是公司的第二大產業,占收入比例約7%。

2011年,誠志醫投營業收入22075.48萬元,營業利潤147.86萬元,凈利潤342.66萬元。瑞華醫投營業利潤-95.40萬元,凈利潤-95.40萬元。

2012年,誠志醫投營業收入為23181.18萬元,營業利潤卻是-133.51萬元,凈利潤錄得56.98萬元。而瑞華醫投營業收入561.28萬元,凈利潤25.19萬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誠志股份醫院投資收益較低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丹東市第一醫院依舊是公立性質的醫院,機構、人員設置難免冗雜,成本開銷大吞噬了利潤;二是丹東市第一醫院是綜合性醫院,與專科醫院相比利潤較低。

金陵藥業:政府扶持下的成功

金陵藥業(000919,SZ)投資醫院的步子邁得相當早。2003年,金陵藥業以7012.6萬元收購了宿遷市人民醫院70%股權,當地國企宿遷市交通投資有限公司代表宿遷市政府作為出資人保留其余30%股權。此后,南京市鼓樓醫院以無形資產出資入股,參與新醫院的管理,金陵藥業的持股比例降至63%。

在隨后的發展中,宿遷醫院逐步給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益。統計顯示,2003年~2010年,宿遷醫院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近60%,2012年收入達到57639萬元,凈利潤高達7805萬元。在持股63%的情況下,宿遷醫院為金陵藥業貢獻了凈利潤約50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成為宿遷醫院的大股東后,金陵藥業也通過向宿遷醫院供給藥品獲得可觀的銷售收入。目前,宿遷醫院為金陵藥業第五大客戶。

金陵藥業在投資醫院方面的成功,與政府的扶持密不可分。

2003年已經改制為營利性醫院的宿遷醫院一直享受著非營利性醫院的稅收優惠政策。2009年,財政部和國稅總局聯合發文規定,全國范圍內的醫院,凡屬非營利性機構必須放棄財產所有權。宿遷醫院立刻明確身份為營利性醫院,并于2010年7月開始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宿遷市給予宿遷醫院可以采取 “先征后返”的納稅方式,即先上繳利潤的25%,再返還地方稅收,返還比例占到一半左右。

此外,在政府、醫療機構的支持下,宿遷醫院一直沒有進行利潤分紅,這為宿遷醫院能夠不斷投資改善醫療設備和環境提供了條件。

開元投資:爆炒下后勁如何?

在所有投資醫院的A股公司中,開元投資(000516,SZ)一度被看做是民營醫院的龍頭企業,每當公布投資醫院的公告,公司股價就會大漲。

2011年11月,開元投資公告以3億元現金收購西安高新醫院100%股權。資料顯示,西安高新醫院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民營三級甲等醫院,該醫院位于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占地面積55畝,總建筑面積52150平方米,設有臨床、醫技科室46個,床位760張。

數據顯示,2009年,西安高新醫院營業收入22827.45萬元,凈利潤408.17萬元;2010年,西安高新醫院營業收入28907.95萬元,凈利潤-4964.88萬元;2011年1月~10月,西安高新醫院營業收入26532.87萬元,凈利潤1486.91萬元。

從當時的數據來看,西安高新醫院盈利能力并不穩定,但未妨礙市場對這一行業的看好。在公告該消息前后,開元投資股價20個交易日上漲了40%。

2012年7月,開元投資在投資醫院方面趁熱打鐵。公司表示,計劃在西安高新區創意研發園區內新建一座集醫療、康復、體檢、保健、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標準的綜合性國際醫院,醫院名稱為西安圣安醫院。該消息披露后,開元投資的股價從3元多上漲至7元多,4個月時間股價翻倍。

由于開元投資投資醫院時間不長,未來盈利狀況不甚明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從眾多企業投資醫院的例子來看,投資一家成熟醫院的獲利情況遠比新設立醫院要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