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3 01:05:49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央行繼上周四暫停逆回購后,昨日(10月22日)繼續暫停了這一操作。在此背景下,Shibor隔夜利率仍出現了小幅下跌,可見市場短期流動性好轉預期正在進一步增強。
多位專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9月外匯占款大幅增加,人民幣持續升值,導致貨幣市場利率回落相對之前較快,意味著市場流動性偏好,所以央行選擇繼續暫停逆回購。不過對于央行將來是否會重啟正回購或發行央票,業內觀點并不統一。
逆回購操作繼續暫停
10月22日,央行繼續暫停逆回購操作,公開市場未進行任何操作。這是自7月逆回購重啟以來的第二次暫停,分析人士稱,此舉意味著央行認為市場短期流動性偏好。
從中國貨幣網發布的數據來看,10月22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企穩,各期利率變動幅度并不大,最高變動幅度為7個基點(Shibor,2W)。其中,Shibor隔夜期利率跌0.8個基點,至3.0520%,3月期利率微漲0.38個基點,至4.6813%;3月期以上利率均與前一交易日持平。貨幣市場利率水平整體保持平穩。
“暫停逆回購意味著市場貨幣投放量的減少。從目前來看,因為近期外匯占款也呈增加趨勢,市場階段性流動性偏好,暫停一兩次逆回購屬于正常現象,因為逆回購本身就是日常性的操作工具,央行會根據市場流動性的需求隨時將其重啟或暫停。”中國農業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彭向東指出。
富滇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員彭浩則表示,今天央行暫停逆回購可以說是觀察市場反應的一種嘗試。一直以來,市場對央行的逆回購都保持著樂觀的態度。而央行卻出乎意料地將其暫停,正好可以借此觀察市場反應,以決定下一步采取怎樣的操作工具更為合適。
“繼續停發逆回購的原因在于,美元最近由于受到聯邦政府停擺等影響而持續走軟。據央行21日公布的數據,9月我國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為1263.62億元,自今年5月以來首次突破千億元。外匯占款的增加,導致了人民幣的走強,短期市場流動偏好。”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興業證券的一位研究員也認為,短期市場流動性環境較為寬松,貨幣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兩個結構性變化:一是由于近期人民幣兌美元此前隱含的貶值預期明顯收斂,外部資金流入意愿上升,外匯占款進一步回升,故央行選擇在公開市場操作上通過降低逆回購投放的規模,以維持市場流動性總量供給的平穩,貨幣政策延續中性的基調;二是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870億元,比8月高約760億元,但新增社會融資總量比8月低約1500億元,表內融資的占比明顯上升,監管層可能在有意引導金融機構的融資表內化。
重啟正回購可能性或不大
“其實下半年市場資金面一直是偏緊的,因為央行采取的是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而且,9月貨幣環境大體平穩,基本符合市場預期;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仍逐步下行,符合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基調,所以央行不會這么快就重啟正回購之類收縮市場流動性的工具。”彭浩東指出。
央行貨幣數據顯示,我國9月M1、M2增速較8月雙雙出現小幅回落。考慮到只有季末才會出現商業銀行資金由表外流回表內的現象,9月M2的增速較6月有所回升,可以看出貨幣供應是相對穩定的,仍處在央行的控制范圍之內。
彭浩亦表示,因為現在快到年末,未來市場資金的趨勢偏緊,所以央行通過重啟正回購或發行央票來收縮市場流動性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魯政委則表示,逆回購繼續停發是否意味著該操作工具的階段性退出,這個要根據市場具體的流動性情況來判斷。他同時表示,其實不難發現,今年央行采取的逆回購具有間次出現的特征。目前來看,貨幣市場利率回落相對比較快,還算平穩。
不過,一些機構也表達了相反的觀點。他們認為,9月我國CPI突破了3%達到3.1%,考慮到基數效應,10月、11月兩月,我國CPI同比增幅仍將有較大概率保持在3%以上,因此在之前開展的逆回購全部到期后,央行也可能會重啟正回購以進一步收緊流動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