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3 01:05:4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鐘舒
每經記者 鐘舒
作為中國高精密(00591,HK)的股東,資本集團(TheCapitalGroupCompanies,Inc.)一直通過增持來“力挺”,即使是在中國高精密第一次長達9個月的停牌期內也未曾拋售。
然而,由于中國高精密所謂“國家機密”解釋至今難過關,中國高精密始自2012年8月22日的“第二次停牌”已過去14個月,且至今仍無短期內復牌的跡象。對此, CapitalGroup似已耗盡耐心,其近日以2.5折的低價(每股平均價0.3港元)于場內減持約1854萬股中國高精密股份。
資本集團折價75%甩賣
繼剛剛公布毛利下滑逾七成的2012/2013年報之后,停牌中的中國高精密又遭二股東低價“甩賣”。據港交所披露易顯示,中國高精密主要股東CapitalGroup于2013年10月16日場內減持1854.27萬股,每股平均價0.3港元,持股比例由8.31%降至6.52%(好倉)。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中國高精密停牌前的每股1.22港元,此次賣股折讓幅度高達75.4%。這也意味著,如果CapitalGroup以同樣的折讓價將剩余的6766.93萬股拋售,其虧損將達約6226萬港元。
2009年11月13日,主營高精密工業自動化儀表及技術產品的中國高精密在港正式掛牌上市,彼時發行價為4港元,共發行2.5億股,募資10億港元。
2011年10月,時任公司核數師的畢馬威事務所稱,中國高精密的財務記錄與審計師獨立取得的信息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因此對業績作出“不作出意見”的結論,公司隨即宣布首次停牌,并在其后的澄清公告中披露,因公司產品涉及航天領域,屬于“國家機密”,所以無法向審計方提供其所要求的額外資料。
在經過9個月的溝通后,2012年8月3日,中國高精密獲港交所復牌批準;但頗為戲劇性的是,第一次復牌僅僅13個交易日后,來自香港證監會的強力介入又令中國高精密遭遇 “二次停牌”。
2012年8月22日,高精密在開市前突然宣布停牌,并在其后的公告中稱此次停牌是由香港證監會向港交所下達的指示,公司股票自當日上午9時暫停買賣,以待刊發有關若干股價敏感資料的公告。
對于CapitalGroup的拋售,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匯業證券策略師岑智勇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通常情況下,上市公司停牌時間越長,不確定性越高,風險也越大;而對于中國高精密就相關財務事項做出的“涉及國家機密”這一解釋,市場難以從投資角度量化分析。
今年有40余家公司長期停牌
“如果上市公司長時間停牌,但又未能提供復牌建議,有可能面臨除牌的危機;另外,從港股相關監管機構對復牌的各項規則要求看,是越來越嚴的”,岑智勇如是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港交所最新“每月有關長時間停牌公司報告”發現,今年以來,截至2013年9月30日,停牌3個月或以上的公司共47家;其中,未進入除牌程序的公司共36家,已進入除牌程序的主板公司共6家(進入除牌程序第一、二、三階段的公司分別為1、1、4家),已向其發出6個月擬除牌通知的創業板公司共1家。
針對港股市場停牌、除牌程序的相關問題,港交所發言人此前在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郵件中指出,“在停牌后首6個月的初段時間,交易所會監察有關情況的發展。公司必須定期就有關發展發出公告。在這6個月期限結束時,交易所會決定有關個案是否應延長該階段還是進入程序的第二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自2012年8月22日二度停牌以來,中國高精密曾于2013年2月20日發布“暫停買賣的近期發展更新”公告,稱公司已聘用了一個法律顧問團隊,并采取必要措施應對監管機構所提出的問題,致力于在可行情況下盡快恢復公司股份買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