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10-17 13:42:30
這份規劃明確提出:“研究制定機動車總量控制政策,重點控制大型載客汽車和重型貨車的增長,適時出臺機動車限購調控措施。”
南京市委、市政府15日發布了《南京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3-2020)》,并召開新聞發布會進行專題解讀。這份規劃明確提出,要研究制定機動車總量控制政策,適時出臺機動車限購調控措施。此外,到2015年,經過治理7成河流可下河游泳。16日,南京市還將專門召開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動員大會。
生態規劃目標
到2015年
達到與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要求,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85%。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比例力爭達到80%,主要地表水好于Ⅲ類水質的比例達到70%,林木覆蓋率達到2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
到2020年
率先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100%,林木覆蓋率達到3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
到2030年
達到與全面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要求,使南京成為美麗中國標志性城市。
生態建設6張牌
1嚴控開發讓老城告別“堵城”
如何讓老城告別“堵城”?這份規劃重申,要在南京主城中心區,進一步控制開發強度,嚴格控制城市核心區新建住宅開發項目和大型公建項目,穩步推進居住、教育和醫療等功能向外圍副城、新城區轉移,從源頭解決中心城區交通擁堵、資源過度集中等問題。
2完善功能讓新城告別“睡城”
如何讓新城告別“睡城”的尷尬?這份規劃要求重點開發建設副城和新城區,重點要從以往的“造城”轉向以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為重點。高品質推進河西新城區建設,有序推進東山、仙林、江北三個副城建設,盡快建立“工作+生活+服務”的新城發展模式。
3 “四橫兩縱”搭起生態網架
根據生態建設規劃,南京市確定了“四橫兩縱”生態網架,將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河流水系等進行有機連接。生態廊道主要包括:老山—滁河東西向廊道;長江水生態廊道;云臺山—青龍山東西向復合廊道;橫山—雙尖山東西向廊道;八百河、皂河—傅家邊林場南北向復合廊道;三橋連接線—固城湖岸線南北向廊道。
4 “一帶五軸”放射形發展
南京的城鎮總體怎樣布局?根據這份擬定的規劃圖,南京市以放射形交通走廊為發展軸,建立了“多心開敞、軸向組團、擁江發展”的現代都市區空間結構,形成江北沿江城鎮帶、沿江東部城鎮發展軸、滬寧城鎮發展軸、寧杭城鎮發展軸、寧高城鎮發展軸和寧蕪城鎮發展軸“一帶五軸”的綠色城鎮化空間格局。
5后年7成河流水質達游泳標準
加強河流湖泊水環境整治。加強秦淮河和滁河水環境綜合治理,確保達到水環境功能區水質要求。
落實黑臭河道治理“河長”制,到2015年,基本消除城區河道黑臭現象。
根據這份規劃制定的目標,2015年地表水好于III類水質的比例要達到70%。2020年這一比例要達到80%。南京市環保局局長包洪新介紹,III類水是指能達到生活飲水水源的標準,也可以說是可以下河游泳的標準。
6門口500米內見游園綠地
在擴大綠化方面,這一規劃提出,要優化整合城市土地資源,建設100個城市休閑游園綠地,實現“出行500米以內即能到達一塊游園綠地”的目標。
為了解決化工園、金陵石化、梅鋼等大型石化項目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影響,南京市正在推進這些地區的生態防護隔離帶建設,切實減緩工業園對城鎮居民的環境影響。此外,南京還將加快沿江、沿河、沿路綠地建設,建成以沿明城墻、繞城公路、繞越公路和進出城干道為主的城市綠色通道。
老問題機動車污染 適時出臺限購措施對高污染車限行
這份規劃明確提出:“研究制定機動車總量控制政策,重點控制大型載客汽車和重型貨車的增長,適時出臺機動車限購調控措施。”
根據南京市統計局的數字,截至2012年底,南京的機動車擁有量已達158.53萬輛,其中私家汽車達96.36萬輛,平均每百戶南京家庭擁有私家汽車40.6輛。目前機動車暴漲的勢頭仍在延續。南京市環保局局長包洪新介紹,目前南京市每個月新車上牌2萬輛。
但這份規劃的時間表是從今年至2020年,這一備受關注機動車限購措施究竟會何時出臺,對于這一敏感問題,相關部門負責人沒有明確回應。南京市環保局局長包洪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并沒有出臺限購政策的時間表,政府正在積極推行綠色公交和清潔能源,但政府對機動車總量持高度關注態度。
這次的規劃還指出,南京要加快制定外地高污染車輛限行政策,將禁止低于國Ⅳ排放標準的外地車輛進入中心城區。擴大高污染機動車限行區域,延長限行時間。這份規劃明確,為了加大高污染車輛淘汰力度,到2014年6月底淘汰全部黃標車。與此同時,加快淘汰老舊機動車,淘汰主城區內燃油助力車。
南京市這次提出,提高機動車和非道路動力機械排放標準,在2014年1月實施機動車國V排放標準,并對非道路動力機械實施環保標志管理。此外,這份規劃還提出,要完善智能化機動車管理系統,探索實施交通排污費征收調控手段。制定新能源汽車推廣實施計劃,鼓勵發展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出臺購置優惠,規劃建設充電設施。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所有公交、出租車輛均達到國Ⅳ以上標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