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7 01:00:3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自上海
在“金九銀十”以及新車效應的共同作用下,9月份日系乘用車的市場表現尤為搶眼。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與上年同期相比,日系品牌銷量同比增長超過七成。與此同時,德美系增速略高于市場平均水平,而其他品牌不足一成。
分析認為,日系車高速增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受非市場因素影響,導致同期基數過低;另一方面,諸如日產天籟、本田雅閣等日系主銷車型在今年都已經完成更新換代,而以廣汽本田凌派、東風本田杰德為代表的全新車型也在近期相繼入市,在多款新產品的帶動下,終端消費得以刺激。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日系車在逐漸恢復元氣,但要想重奪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難度仍然很大。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除了要加速引進新車型外,日系車的產品結構還需要進一步調整,比如混合動力等產品的推廣速度應該加快。
新車效應顯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走訪市場時發現,相較于去年9、10月份日系品牌經銷店呈現出的門庭冷落,今年店面已經恢復了生機,有些店內銷售顧問應接不暇的情況時有發生。
一位華東地區的東風日產經銷商告訴記者,目前店中銷售已完全恢復正常,“從絕對銷量來看,我們從9月中旬到現在,比同期的正常銷量還漲了兩成。”
接連入市的新車給車市注入了活力。從今年2月起,新世代天籟、凌派、新雅閣、新銳志、杰德等車型就相繼進入市場。其中凌派和杰德相繼在6月和9月上市后,首月就分別銷售了6157輛和10357輛。而隨著全新換代產品的推出,新天籟9月銷量也已攀升至10782輛,同比增長114.1%,位居中高級車市場第五位;新雅閣同期銷售10448輛,同比增長85.5%,位居中高級車第六位;新銳志同期銷售6672輛,同比增長94.5%。
一位廣汽本田的經銷商人員也向記者介紹,在凌派和雅閣兩款新車的帶動下,店中的客流量也“增加了一倍左右。”據了解,目前該店的凌派訂單每月都能超過20輛,已經成為該店“最好賣的車”。
分析認為,日系車同比增長明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去年同期基數過低。去年9月份,日系車銷量狂跌40.82%,市場份額迅速從去年8月的19.04%萎縮至去年9月的12.16%。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9月,我國乘用車的銷售規模達到159.35萬輛,同比增長21.12%,其中日系車同比增幅達到73.7%,德系和美系增速超過20%,其他品牌增速低于10%。
面臨兩個困局/
雖然日系車回暖勢頭已經出現,但是業界普遍認為,重現過去的輝煌仍有較大難度。
數據顯示,盡管日系車9月實現大幅增長,但從前9個月累計銷量來看,僅本田和日產分別實現同比增長5.8%和0.2%外,豐田、馬自達和鈴木則分別同比下滑0.5%、15.8%和11.3%。
目前日系車所面臨的困局仍然是,固有的優勢領域B級車、SUV級市場在不斷被競爭對手分食,而A級、A0級車市場的攻勢尚未全面鋪開。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統計的車型銷量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的國產日系B級車銷量排名中,除了凱美瑞擠進了前三陣營,雅閣和新天籟分別位居第六和第八。
在SUV細分市場上,日系車面臨諸如翼虎、翼搏、昂科拉、3008等歐美系品牌的集體進攻,日系SUV所處的競爭環境更是空前激烈。CR-V已連續多月被途觀所超越;逍客、RAV4等車型也開始顯現增長乏力的態勢。
另一方面,日系車的A級車市場的競爭力也并不強。杰德、凌派入市不久,市場口碑仍需要進一步提升。而在此細分市場上,大眾、通用布局了近十款車型,其中新桑塔納、朗逸、速騰、寶來、科魯茲、凱越幾款車型的月銷輛都能保持在2萬輛以上,日系車所面臨的壓力不容小覷。
目前,除了本田已通過導入新車在A級車市場上展開攻勢外,豐田和日產的A級車市場仍然處于被動狀態。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除了花冠和軒逸分別實現了同比15.5%和78.4%的同比增長,其他日系A級車幾乎全線下滑。
依靠混合動力翻盤?/
在饒達看來,今年以來,雖然日系車的產品推新步伐有所加快,并且在營銷宣傳上也顯得更為激進,但實際上,日系車的營銷方式還是較為保守,“日系車的步子還要邁得再大一點,比如目前就應該加大對于其優勢技術混合動力的推廣力度。”
市場咨詢公司J.D.Power此前出具的一份中國銷售滿意度研究中,日系品牌僅有“燃油效率高”一項高于行業平均值,其他都與行業均值持平或略低。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日系品牌突出的優點是省油,但隨著競爭對手的快速追趕,這一優勢已被歐美企業主打的渦輪增壓技術逐漸削弱,日系車需要集體打造第二個吸引中國消費者購買的要素。
事實上,自去年起,日系車企意在將其混合動力技術打造成其新的賣點。比如豐田高舉高打的“云動計劃”,其核心內容就是要推廣以“雙擎”混動技術為主的產品,而在幾個月前,本田中國也高調宣布了將正式引入適用于小型車和中型車的兩套全新混合動力系統i-DCD和i-MMD。
“實際上,日系企業對于這一技術的推廣并不積極,相較于自行推動混動產品零部件的國產化來降低成本,他們更傾向于等待政策的補貼。”饒達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但是,近期出臺的多項鼓勵政策并未提出要補貼混合動力車型。
由于定價過高,日系車的混合動力產品在國內曲高和寡。以在全球范圍內推行最為成功的普銳斯為例,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全國普銳斯累計銷售為410輛,同比下滑82.2%。
有業內人士指出,根據國家此前公布的發展規劃,2015年我國乘用車產品平均燃料消耗量將降至6.9升/100公里,2020年進一步降至5.0升/100公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混合動力將是重要的升級產品,日系車能否把握好這一機會,也將成為其翻盤的重要砝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