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09-25 10:44:04
盡管在新財富鋼鐵行業分析師看來這很平常,但事實上,鋼企的非鋼化生存之路走得并不輕松。
冀鋼:開拓物流版圖
與武鋼“衣食住行”的“接地氣”相比,河北鋼鐵的“大物流版圖”則顯得恢弘無比。
“我們是河北省內唯一一家獲批的鋼鐵網上交易平臺。”河北鋼鐵交易中心副總經理王志海在向記者介紹時,語氣中難抑創業者的飽滿激情。這個去年5月注冊、10月掛牌、至今試運行超過10個月的交易中心是一家完全的“國字號”企業,由河北省國資委全資注冊,河北鋼鐵集團承建,目標是建成為鋼鐵上下游企業提供供應鏈服務的第三方平臺。
從傳統的現貨市場到全新的電子商務平臺,河北鋼鐵集團希望利用互聯網,將其在國內鋼材市場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最大化,其雄心勃勃的理想是:到2015年之前,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最具市場影響力的鋼材在線電子交易平臺。
談及交易中心的現狀,王志海并不諱言目前的網上交易量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效果很理想,主要是我們還沒有進行大范圍的市場推廣。”據他估計,整個交易中心有望在明年結束試運行,進入正式運營狀態。
按照河北鋼鐵集團的規劃,該電子商務平臺將擴大集團的市場覆蓋范圍,降低集團鋼材流通成本和經銷商大客戶運營成本,使其鋼材銷售和物流業務躍升至一個網絡化、現代化的全新階段。
“現在我們這個平臺已經成為集團內部采購的一個組成部分,一些現貨銷售也在平臺上進行試點運行。”在王志海看來,未來的交易中心前景廣闊,不僅可以為集團,還可以為河北以至華北地區的鋼企和流通企業提供完善的供應鏈服務。
初創不久的河北鋼鐵交易中心只是河北鋼鐵集團“大物流版圖”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在河北鋼鐵集團的多元化戰略中,物流體系的重構已成為其投入最大也是最為看好的業務。
按照河北鋼鐵集團的規劃,“十二五”期間物流板塊投資將超過80億元,計劃到2015年末基本建成曹妃甸、黃驊港兩個港口綜合物流基地、一個區域鋼鐵物流園區、八個區域加工配送中心,物流業收入要達到總收入的30%,超過1400億元。
據記者了解,河北作為目前國內鋼鐵產能最為集中的省份,去年鋼鐵產量已達到2億噸左右,僅河北鋼鐵集團一年就有3000多萬噸的礦石進口和500多萬噸的鋼材通過省內外多個港口周轉,物流產業發展空間潛力巨大。公開數據顯示,河鋼集團年消耗7000萬噸鐵礦石、3000多萬噸煤炭;年貨物運輸量2億噸,日均60萬噸。
目前,這一物流體系中最重要的兩個項目——曹妃甸和黃驊港口的工程和港口岸線已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復。按照河北鋼鐵集團一位內部人士的說法,這兩個臨港物流園區投資巨大,僅曹妃甸項目的投資額就高達68億元,今年年初項目前期的協調和運行工作已經展開。
寶鋼:進軍軟件領域
作為國內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集團的非鋼化經營自然也是大手筆,這可以從其“到2015年非鋼產業經營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的宏偉藍圖中管窺。
寶信軟件主營鋼鐵行業專用軟件開發等業務,是寶鋼集團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已成為寶鋼集團試圖以“非鋼化”盡力擺脫鋼鐵下游不景氣影響的一個生動案例。
今年7月30日,寶信軟件公布非公開發行預案,擬發行4091萬股募資不超過6.5億元,投向寶之云IDC一期項目與中小企業信息化軟件產品項目。其中,耗資5.37億元的寶之云IDC是公司近期著力主推的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
寶鋼原先在羅涇上馬的熔融還原煉鐵工藝(COREX爐)雖然技術先進,但因水土不服出現虧損,遠遷新疆。搬遷后的閑置廠房正好被寶信軟件用作轉型的發力點,新經濟與舊有發展模式在這里完成了交棒。
事實確實如此,寶信軟件的“云端”項目方案充分結合了寶鋼集團現有的“地上”資源。“一方面,場地我們會使用寶鋼項目搬遷后閑置的一部分廠房;另一方面,寶鋼在生產上擁有自備電廠,勻一部分電能供給數據中心也完全沒問題,既可以保證數據中心用電的問題,又要比華東電網的電能更便宜一些。”寶信軟件的董秘陳健向記者介紹。
所謂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是基于互聯網,為集中式收集、存儲、處理和發送數據的設備提供運行維護的設施以及相關的服務體系。就IDC的重要性,谷歌CFO帕特里克·皮切特的表述頗具代表性,他在向投資者解釋谷歌最新一份季報中資本開支高達16億美元時聲稱,這大多與數據中心建設、設施采購、生產設備購買有關,“基礎設施仍將是投資的戰略領域之一,我們會繼續保持大額資本開支。”
在數據中心的運營中,主要的成本來自其運行消耗的電力。按照一位專業人士的分析,將電力成本進一步細分,包括IT設備、空調設備、UPS,PDU(電源分配器)等設備以及照明、緊急電源等帶來的電量損耗。對此,業界使用PUE(電源使用效率),即數據中心總設備能耗除以IT設備能耗加以衡量,其基準值為2。目前國內IDC的PUE值一般高于2,最低的為百度M1的1.36。
寶信軟件的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寶之云IDC將采用間接蒸發法來進行冷卻,“這種方法比冷凍水機組加水冷精密空調更加節能,散熱效果也更好。因而,該項目PUE可以達到1.44。”
據查,因鋼鐵行業形勢嚴峻,寶信軟件在其2012年年報中,多次提到要推進向市場化、產品化、小型化的轉型,“有了這些項目,我們的轉型會加速。”上述人士進而告訴記者,“IDC與中小企業信息化軟件產品項目是公司轉型的一部分。”
思考
如何走好
非鋼化生存之路
雖然非鋼化經營多多少少給鋼鐵企業帶來了一絲暖意,但是鋼鐵整個行業的未來可能比預期更不樂觀,而這一警醒正是發自中鋼協新任會長、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如此看來,鋼企的非鋼化生存之路還得走下去,如何走得更好,更值得深思。
“產能過剩是包括鋼鐵在內中國制造業面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鋼鐵行業尤為典型,并被認為是目前行業陷入困境的罪魁禍首。我個人感覺有必要澄清一些認識和觀點,不要妖魔化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徐樂江公開表示。
在他看來,過去的10多年,特別是在2006年之前,中國鋼鐵產業并不存在真實的產能過剩問題。雖然產能利用率大致在80%-90%之間,但是鋼鐵行業仍保持了高速發展,“我們不能以100%的標準來衡量產能過剩與否。”關于產能過剩,徐樂江給出了他自己的標準:75%-80%之間的產能利用率為輕度產能過剩,70%-75%之間為中度產能過剩,而低于70%就是嚴重的產能過剩。
值得注意的是,歐美、日本歷史上曾出現過鋼鐵產能利用率低于60%的極度的產能過剩。換而言之,在徐樂江看來,國內鋼鐵行業的冬天還未真正到來。“我國目前鋼鐵需求盡管增長率明顯下降,但還未出現負增長。同時,產量峰值還未到來。但我估計,需求拐頭向下和產能峰值‘碰頭’的時間點將為期不遠,預計在‘十三五’期間。”
對徐樂江的大膽觀點,多位市場人士均表示認同。同樣支持他觀點的還有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生產粗鋼3.9億噸,同比增長7.4%,年底還有2000萬噸的新產能將投入生產。“只要生產還有邊際效益,就不會輕易停產減產。”有行業人士稱。
面對艱難的形勢,中外鋼企的經營思路并不相同。去年9月,蒂森克虜伯與武鋼達成協議,前者將旗下的激光拼焊板公司Tailored Blanks出售給后者。交易標的為激光拼焊技術的發明者,產品主要應用于大眾奧迪等高端轎車車身,占有40%左右的全球市場份額,2011財年銷售額約為7億歐元。
蒂森克虜伯董事會主席海里希·赫辛根對此交易的解釋是,“目前全球的鋼鐵業都面臨產能過剩,很難獲得賺錢的機會,中國也不例外。我們能做的就是縮小鋼產量,并且近期將不會再建新的工廠。”
擁有200年歷史的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近年來不斷甩賣其鋼鐵資產,進而加大對零部件、電梯等領域的投資,試圖使集團從一家以鋼鐵為主業的企業轉變為多元化工業集團。海里希·赫辛根希望達到的目標是:調整完畢后鋼鐵業務占公司收入比重將在30%左右,而來自工業產品和服務的收入則會達到70%。
蒂森克虜伯的這一系列動作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非鋼化”。同樣是推行“非鋼化”,中外鋼鐵巨頭們的思路其實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孰是孰非,還留待市場的檢驗。
原文鏈接://news.cnstock.com/industry/sid_rdjj/201309/2750238.htm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