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光大或面臨27億元天價索賠 證監會擬抓緊出臺新規則

證券日報 2013-09-02 09:48:31

有分析認為,光大證券涉及“內幕交易”可能使投資者損失的交易時段是8月16日11時00分到下午13時30分之間,滬深兩市交易額高達900億元,而當天下午滬深兩市的整體跌幅大于3%,如果該段時間的投資者有充分證據證明自己因此受損并提出索賠要求,那么,光大證券可能將面臨最高達27億元的索賠額度。

8月16日晚到次日凌晨,光大證券程序員對交易系統、尤其是其自行設計的訂單系統進行了修改

“對光大證券“8·16”異常交易調查啟動了A類案件調查機制、內審提前與分階段信息披露機制。”面對記者提問,中國證監會稽查部門負責人如是表示。

因為異常交易,光大證券受到了我國資本市場上迄今為止最嚴厲的罰單。

業界認為,處罰光大證券異常交易案為依法治市樹立了又一個標桿。而三日快速調查取證、復原光大證券篡改交易記錄、從券商到監管機構的全方位調查取證等,對證監會的稽查執法而言,都是一次全新嘗試。

烏龍26秒引發一起大案

2013年8月16日,大盤股盤中突然罕見瘋漲,使原本萎靡不振的上證指數,在11點06分突然出現26秒的快速上漲,瞬間飆升逾100點,從2074點被拉升至2198.85點,最高漲幅達5.62%。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8月30日通報:8月16日11時05分,光大證券在進行ETF申贖套利交易時,因程序錯誤,其所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統以234億元巨量申購180ETF成份股,實際成交達72.7億元,引起滬深300、上證綜指等大盤指數和多只權重股短時間大幅波動。

經查,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自營業務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統,包括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個部分,均存在嚴重的程序設計錯誤。其中,訂單生成系統中ETF套利模塊的“重下”功能(用于未成交股票的重新申報),在設計時錯誤地將“買入個股函數”寫成“買入ETF一籃子股票函數”。訂單執行系統錯誤地將市價委托訂單的股票買入價格默認為“0”,系統對市價委托訂單是否超出賬戶授信額度不能進行正確校驗。

由于光大證券的策略投資部長期沒有納入公司的風控體系,技術系統和交易控制缺乏有效管理。訂單生成系統中ETF套利模塊的設計由策略投資部交易員提出需求,程序員一人開發和測試。策略交易系統于2013年6月至7月開發完成,7月29日實盤運行,至8月16日發生異常時實際運行不足15個交易日。由于“重下”功能從未實盤啟用,嚴重的程序錯誤未被發現。

2013年8月16日上午,交易員進行了三組180ETF申贖套利,前兩組順利完成。11時02分,交易員發起第三組交易。11時05分08秒,交易員想嘗試使用“重下”功能對第三組交易涉及的171只權重股票買入訂單中未能成交的24只股票進行自動補單,便向程序員請教,程序員在交易員的電腦上演示并按下“重下”按鈕,存在嚴重錯誤的程序被啟動,補單買入24只股票被執行為“買入24組ETF一籃子股票”,并報送至訂單執行系統。

錯誤生成的訂單中先后有234億元訂單陸續通過校驗進入上交所系統等待成交。直到先成交訂單的成交結果返回到訂單執行系統、賬戶資金余額實時校驗顯示為負時,訂單執行系統的賬戶可用資金額度校驗才發揮作用。

進入上交所系統的234億元市價委托訂單中,有72.7億元實際成交。其余161.3億元訂單被上交所交易系統根據預先設定的“最優五檔即時成交剩余撤銷”的規則自動取消。光大:事發后四次篡改數據

在對光大證券異常交易事件的調查過程中,最難的是什么?調查人員給出的答案是引起異常交易的真實起因。

在這里不得不說說證監會的電子取證,因為其在取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原來,在證監會稽查部門進駐光大證券現場調查時,技術人員發現相關的軟件數據已經被篡改。

“程序前后有過四次改動。”稽查人員稱,8月16日晚到次日凌晨,光大證券程序員對交易系統、尤其是其自行設計的訂單系統進行了修改。

有知情人士透露,光大證券在巨大壓力下,想把相關系統的“重下”指令由手動發出的,改成只要下單以后,訂單生成系統就會自動引發執行系統的交易。

“光大證券這樣做的意圖,或許是想把相關責任都推到銘創軟件公司身上。”上述知情人士稱。

證監會:

劃定內幕交易“時間段”

“事件發生后,光大證券及其事件相關人員在考慮對沖風險、調劑頭寸,降低可能產生的結算風險時,采取了錯誤的處理方案,構成內幕交易、信息誤導、違反證券公司內控管理規定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上述新聞發言人說。

他表示,光大證券異常交易事件不僅對光大證券自身的經營和財務有重要影響,而且直接影響了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和造成了股票價格的大幅波動,影響了投資者對權重股票、ETF和股指期貨的投資決策,屬于《證券法》第75條、《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82條規定的證券、期貨市場內幕信息。

14時22分公告前,光大證券知悉市場異動的真正原因,公眾投資者并不知情。在此情況下,光大證券本應戒絕交易,待內幕信息公開以后再合理避險。光大證券在內幕信息依法披露前即著手反向交易,明顯違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則。

新聞發言人同時介紹,事發當時,光大證券董事會秘書梅鍵對市場大幅波動的原因并不知情。但是,梅鍵身為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直接負責人員,又是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在相關信息尚未披露、市場猜測眾多的情況下,在尚未立即協調公司內外依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情況下,未做任何核實即以個人猜測對外發表言論,并被媒體紛紛轉載。梅鍵的輕率言論加劇了市場波動,對投資者造成了嚴重誤導,違反了《證券法》第78條第二款關于禁止證券公司從業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信息誤導的規定。

事件發生后,市場質疑光大證券涉嫌操縱市場。對此,新聞發言人也進行了介紹。

他說,經過深入調查取證、充分咨詢論證后,中國證監會認為,光大證券的巨額交易雖然在客觀上引起了市場大幅波動,但是,事件的起因是系統技術缺陷,調查沒有發現公司及相關人員組織、策劃、促使這一事件發生的證據。根據《證券法》、《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和中國證監會執法實踐,因突發事故導致相關證券、期貨價格和交易量異常波動的,不構成操縱市場。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