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1 01:36:1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順豐速運終于脫掉了 “一個人的企業”的頭銜,迎來了首批外部投資者。
昨日(8月20日),順豐速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招商局、蘇州元禾控股及中信資本將成為順豐新股東,持有不高于25%的股份。不過,順豐方面依然沒有透露具體融資金額和股權結構。
順豐突如其來的引資動作引起了市場頗多關注。對此,順豐速運副總裁王立順告訴記者,順豐與3家機構屬于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的戰略合作著眼于長遠發展,并不會改變順豐目前的戰略方向和品牌主導權,“他們不為上市而來,我們目前也沒打算上市。”
如今,順豐的三駕馬車——直營模式、航空運輸以及高端定位,已經讓其與其他民營快遞公司拉開了距離。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一向與外界“絕緣”、多次拒絕PE的順風總裁王衛選擇與上述三家機構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元禾控股和中信資本均實力不弱,而招商局集團則是三家中唯一能與順豐業務搭上邊的機構,資料顯示,其業務主要集中于交通運輸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經營與服務(港口、公路、能源運輸及物流)等業務。
外界普遍猜測,正是這三家投資機構的強大實力及共同的國資背景,才能讓低調、神秘的王衛愿意合作,王衛看中的,是背后龐大的資源關系。
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借助這三家機構融資,順豐在穩固國內快遞業務的同時,可以拓展國際市場。
“現在順豐在海外六個國家開辟了業務,但在美國遇到了一些障礙。引入招商局,或許可以解決建中轉站、拿地的問題,其他方面的資源也可以利用。”一位長期關注快遞行業的資深人士分析稱。
前述業內人士也認為,順豐聯手這三家機構便于開拓海外市場。
王立順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順豐希望在資本結合的過程中與上述機構進行戰略性互補,多一些良性互動,其中在國際、國內供應鏈的拓展是有望做得更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