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1 01:35:3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2013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中“最具競爭優勢上市公司”50強入圍名單于近日揭曉。創業板異軍突起,挑戰主板股票江湖地位。
目前,經濟結構轉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道關口,其間必然充滿坎坷與傷痛。但經濟轉型的陣痛也是檢驗企業的試金石,一些企業終將湮沒在歷史的滾滾浪潮中成為犧牲者,但那些具備獨特競爭優勢的公司不僅能夠在此輪經濟低谷期中生存下來,還有可能繼續發展壯大。為了向市場揭示A股中誰將是經濟結構轉型中的王者,“2013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中“最具競爭優勢獎”應運而生。
“最具競爭優勢獎”的評選具體參考范圍(包括但不限于)需該公司在細分行業中具有技術優勢;在經營管理中具有成本優勢;在市場擴張中具備營銷優勢;在社會輿論中具備品牌優勢等。
經過緊張而激烈的網絡提名,50家入圍上市公司誕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3年的“最具競爭優勢獎”評選和往屆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創業板公司開始大面積出現。
“最具競爭優勢”往往被市場理解成“壟斷特征”、“行業龍頭”。一般而言,這一榜單會出現很多主板公司,尤以國企和知名大企業居多。
比如,在2012年“最具競爭優勢獎”的最終獲獎名單中,就沒有一家創業板公司,中小板公司也僅有兩家。而在入圍2013年“最具競爭優勢獎”評選的50家企業中,創業板企業就多達14家。
“這與今年創業板股票的大幅上漲不無關系。”參與了初選提名的某私募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去年12月份以來,創業板指數持續上漲,漲幅已經翻倍,創業板股票光鮮奪目,相關公司大面積入選,與此不無關系。不過,該私募人士同時指出,由于創業板股票表現出色,相關公司在細分行業凸顯的競爭優勢也越來越受到市場認同。
的確,創業板公司大幅入圍“最具競爭優勢獎”的評選并非只因為股價上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入圍的創業板公司中,像湯臣倍健就是保健品第一股,藍色光標是公關行業第一股,華策影視在影視劇方面的創作能力、機器人在國內工業機器人產品研發方面的能力都在行業名列前茅。他們入選“最具競爭優勢獎”可謂實至名歸。
當然,創業板公司能否在今年的“最具競爭優勢上市公司”評選中獲勝,依舊面臨著一批知名大企業的挑戰。
比如,金融全產業鏈經營的中國平安,憑借其產業協同效應,知名度和競爭優勢明顯;廣州藥業憑借眾多老字號品牌萌發了第二春;比如電器龍頭青島海爾、美的電器,兩家公司雙雙入圍“最具競爭優勢”上市公司,“雙子星座”熠熠生輝;再比如手握國家保密配方的云南白藥、男鞋龍頭奧康國際以及中國電動汽車行業龍頭比亞迪,這些公司都在“最具競爭優勢獎”的評選中備受投資者關注。
在“2013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入圍名單揭曉后,緊張的機構投票環節即將展開。“最具競爭優勢獎”最終將花落誰家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