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IPO

每經網首頁 > IPO > 正文

貸款資金有望更多投向實體經濟

證券時報 2013-07-22 08:57:52

 

與1996年首次放開我國銀行間市場貨幣及債券利率管制相比,此次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動作的核心在于,打通了商業銀行與企業、居民之間的“利率隔閡”。

與此分別對應,銀行將可根據成本收益比及收益風險比,自行確定具體的貸款利率(個人住房按揭除外),優質企業的融資話語權將成倍放大;企業以票據貼現方式進行短期融資的便利性得到提升,資信優良企業有望降低融資成本;面向“三農”的農信社等金融機構得到激勵,更多資金或投向實體經濟。

不過,以央企、國企等為代表的優質企業并非融資群體之全部,那些數量更龐大、吸納就業能力更強以及更具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并未從中獲得更大實惠。

即便如此,優質企業也未必能夠順利獲得低于0.7倍利率的貸款。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的表內存款流失正在加劇,75%的存貸比限制將繼續制約銀行放貸意愿,“價高者得”難以避免。作為印證,截至今年一季末,普通貸款中執行了利率下浮(多數是略低于基準利率)的占比僅為11.44%,“觸底”者更是寥寥可數。

相比普通企業而言,優質企業還可通過極低的成本發債融資。央企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今年7月18日發行的50億元5年期中票利率僅為4.60%,僅比所謂的0.7倍同期貸款利率4.48%略高12個基點。

除融資格局外,資本市場也將受此影響。據分析,央行新政有望對商業銀行形成直接沖擊,其貸款議價能力減弱以及由此導致的凈息差縮窄,或令銀行股“雪上加霜”。據Wind統計,截至上周五收盤,A股市場中16只上市商業銀行流通股數量達9299億股,占到滬深兩市A、B股總流通盤的32.27%。銀行股集體不振,對整個資本市場的影響自然不容小覷。 

 

原文://news.hexun.com/2013-07-22/156359152.html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