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7-15 14:31:32
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7.6%。相關人士認為,下半年,特別是三季度的GDP增速很有可能低于7.5%。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今天(7月15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7.6%,其中二季度GDP比一季度7.7%的增速又下滑0.2個百分點,單季度GDP與全年經濟增速控制目標相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濟下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供給不足,出口在擠出水分后,增速明顯下降,出現負增長,GDP增速低于7.5%較為敏感,政府需要出臺一些措施穩增長。
經濟增速下滑至7.5%
從三駕馬車運行情況看,投資和出口呈現出較增速大幅度下滑,消費則在一季度低迷基礎上,有所回升。
2013年1-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8131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1%),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從環比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51%。
針對出口的低迷,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今年盡管美國經濟復蘇,有一些明顯的好轉跡象,但是世界的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經濟持續低迷,世界經濟復蘇總體上比較緩慢。
“再加上有些國家實行超量化的寬松貨幣政策,倒逼人民幣升值,我國勞動力本身自己的價格也在提高,出口的難度在加大。”盛來運說。
他還表示,增長速度的適度下滑也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調控的結果。今年以來,新一屆政府特別重視調結構、轉方式,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上。
在他看來,其中一些調控措施,例如房地產的調控力度還是在不斷加大,反對公款消費的八項規定對餐飲消費有一定影響。特別是還有一些以前出臺的刺激政策在有序地退出,這些對短期的增長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對長期發展有利。
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作出經濟增長保下限的表述,但具體下限在哪里,并沒有明示。
國務院參事室研究員姚景源表示,下限并不一定是具體的GDP增速,而應該與就業形勢掛鉤,宏觀調控重在改善民生,而民生之本是就業。
但諸多研究者都向本報記者表示,政府應該不會容忍GDP增速低于7.5%,因為這是一個在今年兩會上被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目標,如果全年沒有完成這一目標,就需要解釋具體原因,這在以往并沒有太多先例。
不過,下半年經濟難言十分樂觀,“7.5%是經濟控制目標,但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局面是,政府即便出來兜底,能否兜住的問題。”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首席研究員范為如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他表示,中國經濟的下行周期并沒有結束,企業和地方政府負債率很高,企業財務成本和經營成本都在擠壓利潤率,在這種局面下,企業很難投入更多精力在轉型升級上,因此,這并非一時之功。
在范為看來,下半年,特別是三季度的GDP增速很有可能低于7.5%,而去年四季度我國又迎來短暫復蘇,基數較高,因此全年經濟保7.5%增速的難度較大。
兜底政策或出臺
諸多研究者認為,在經濟增速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國務院料將出臺一些政策來穩定經濟增速。
7月12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此外國務院還頒布了《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落實政策細則。
范為說,消費目前有企穩回升態勢,說明此前中央嚴控公務消費的影響正在消減,但出口很難看到曙光,特別是中美占率對話提出中美雙方承諾不競爭性貶值,這對出口是一個負面消息。
“未來穩投資抓手仍在于投資。”范為說,城鎮化規劃下半年將出臺,雖然不可能像以往那樣掀起投資熱潮,但也會帶動一些項目的投資,而鐵路投資規模仍可能會保持在高位。國務院包括促進信息消費等一系列措施雖然不會立刻見效,但會有穩定市場預期的效果。
張永軍說,政府還是需要通過貨幣和財政手段來保證一些投資項目的資金來源,目前我們并不需要上馬太多新項目,但可以有所區分的對待在建項目,對經濟長遠有利的項目,該貸款還是要貸款,保證其不因為資金問題而出現進度減緩或停滯的情況。
國務院已經做出在金融領域“盤活存量”的表態,下半年貨幣政策不可能釋放出大量的新增流動性,范為說,目前財政政策空間要大于貨幣政策,地方和企業負債率很高,但中央政府還相對穩健,可以通過加大國債發行來增加經濟杠桿,帶動投資。
在發布會上,盛來運也表示,中國的銀行體系不差錢,上半年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1%左右,雖然有些增加,但還是比較低的水平。另外,撥備率達到280%,也是比較高的水平,運行質量總體還是可以的,現在關鍵是如何提高這些資產的運行效率。
在供給端,張永軍還說道,營改增試點在下半年全面鋪開,可以增強企業的增長動力,放開審批,產業轉移等也會逐步見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