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8 00:47:4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未來北京土地(價格)總有會下來的一天,我們也還會有希望。”遠洋地產董事局主席李明在7月5日的媒體交流會上如是說。而距離上一次遠洋地產在北京拿地,已有兩年半的時間。
根據遠洋地產2012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底,遠洋地產在北京區域的土地儲備量為209.8萬平方米,占整個集團土地儲備比重則由2011年的11%縮減至2012年的8%。
一旦面粉用盡,面包如何做?對這個問題,李明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指出,遠洋未來布局的重點集中在房地產金融與養老產業上。
對于拿地,這個曾經創造了數個地王的遠洋掌舵人用四個“必須”來回答,“必須謹慎”排在了第一。
地價下滑的預期
就在年初的業績會上,李明表示,今年擬用100億元補充土地。然而,時間過半,卻并未見遠洋在土地市場有所動作。
“我們一直在等機會。”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明說道,“現在北京市場動輒1.7、1.8萬的地價,還要配建保障性住房,還要被限價。我覺得這個交付出來以后,可能會背上一個長久的包袱。”李明表示,就剛需產品而言,在不降低品質的同時,只有通過低價去拿地。
許是早年幾宗地王地塊掣肘利潤,在“高地價”耗費了大量精力之后,遠洋在拿地方面的表現也冷靜了許多。“‘必須謹慎、必須堅持投資標準、必須堅持單個項目規模適度、必須堅持把資源配給有能力的本土化團隊’是目前堅持的四項投資標準。”李明透露,目前遠洋地產持有現金超過100億元,在等待合適的市場機會買地或并購。
時機還有多久?李明的預期是一年。“北京土地(價格)總有下來的那一天,未來一年的時間,我們希望可以把握住機會。”
縱觀遠洋目前在北京的銷售項目,高端豪宅產品占據了主力。對此,李明表示,豪宅和剛需將是遠洋主要的兩塊業務,“中端產品會不斷減少,而目前剛需產品占比較小,只是階段性的問題,整體節奏所致。”
不同于住宅產品的縮減,遠洋在商業地產的布局卻在加碼。遠洋地產副總裁李建波告訴記者,今年包括已經投入使用的遠洋未來廣場,以及計劃在今年年底投入運營的遠洋國際中心二期和成都大慈寺商業綜合體項目,“商業物業年收入在4.2億元。”
談及“限價令”對于北京樓市的影響,陳潤福表示,限價政策對上半年的銷售有一定影響,但對于企業長期積累客戶并不會有實質影響。“因遠洋今年在北京的銷售項目不多,因此該政策對于遠洋北京銷售影響有限。”
摸索養老地產
2009年12月27日,遠洋地產發布公告稱,向中國人壽配售9.34億股,每股6.23港元,集資58.19億港元(約合51.23億元)。“養老地產是遠洋未來發展的重點業務之一。”李明直言,也正因如此,遠洋選擇了與中國人壽合作。據李明透露,遠洋是理論上首家獲得養老拿地資格的企業,養老產業是公司業務的第四大板塊,但目前處于全新研究階段,預計2~3年后規模將和目前公司商業地產規模相當。
談及盈利,李明毫不避諱地直言 “無利不起早”,“我現在可以告訴你,第一家養老機構是肯定掙錢的,所以遠洋在做的時候,也在探討哪些盈利模式是可以掙錢的。”
“現在很多人說是養老地產,我更愿意稱為養老產業。”李明表示:“養老產業的難點在于以什么樣的模式盈利。遠洋在做兩方面的研究:一是以半護理為特點的養老模式,方便拓展布局;二是產權交易模式,但是這種模式公司還沒有特別清晰的脈絡,需要過段時間才能披露。”
陳潤福對記者表示,房地產金融及養老地產將成為遠洋未來的重要發展產業,“目前我們管理的房地產基金、房地產金融類的總體規模并不大,在我們資產規模里占的比例也相當小。”陳潤福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