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廢棄電器回收流向小作坊 正規軍“無米下鍋”

人民日報 2013-07-03 11:30:30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稅收、環保成本、經營成本等問題,許多廢舊電子電器產品流向小作坊、無處理資質的小企業等,不少正規企業卻“無米下鍋”。

我國近年推出的家電“以舊換新”補貼和節能補貼等“雙補”政策日前全部退出。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稅收、環保成本、經營成本等問題,許多廢舊電子電器產品流向小作坊、無處理資質的小企業等,不少正規企業卻“無米下鍋”。

中國電子企業協會會長董云亭表示,對于我國的污染治理來說,“雙補”政策退出后,各地規范廢舊電器電子拆解處理業的努力受到了不利影響,應采取相關舉措來加以消除。

廢棄電子電器產品的規范回收處理大幅滑坡

中國家電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09年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推出后,我國廢棄電子電器產品的規范處理量逐步提升,與當年理論報廢量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從2009年4852萬臺的差距縮減為2011年的1038萬臺。

在家電“雙補”政策的支持和刺激下,正規處理企業通過與家電生產企業合作,在以舊換新的過程中獲得了大量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處理,推動了廢棄電器電子拆解處理業向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方向發展。

當前,隨著國家“雙補”政策、尤其是以舊換新政策退出,廢棄電子電器產品的規范回收處理出現大幅滑坡現象,2012年的實際處理量與理論報廢量的差距立即擴大到5519萬臺。正規處理企業回收廢舊電子電器產品的難度增加,不少企業的回收率降低了20%以上。以一家北京處理企業為例,在相關政策退出后,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回收量由過去的每年150萬臺下降至120萬臺,回收價格提高2倍多,利潤率下降70%—80%,生產經營受到極大影響。

需要阻截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大規模流向小作坊、小企業

2012年7月1日,我國推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通過向生產企業征收處理費用,用于補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企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正規處理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也使一些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流入正規處理企業。

“然而,我國相關處理企業有上萬家,具備資質的有數千家,而截至2013年2月,獲得補貼資格的處理企業僅有64家,企業的覆蓋面明顯不夠。”中國電子企業協會秘書長羅濤表示。

曾有一家國內家電生產企業和一家正規處理企業出資200萬元,在北京市各大電器賣場舉行大型“雙補”活動,消費者可享受最高達800元的補貼。“雖然活動效果不錯,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企業負擔很重,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中國電子企業協會信息化委員會秘書長吳映紅說。

能否借鑒歐美國家采用的逆向物流方式?就是由生產企業利用自己的銷售、維修渠道或其他授權處理企業,對自己的廢舊產品進行回收處理。“目前,我國尚未出現真正做逆向物流的企業,主要原因在于對逆向物流的認識存在誤區,而且運作成本高,成功率低。”俐通集團市場部經理李倩文說。

需要建立長效機制、創新回收處理體系

“從實際效果來說,補貼不如減稅。采用補貼方式,不僅難以確定獲補企業資質,在操作中也難以進行監控;減稅方式雖然也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來看,能使多數相關企業獲益。”董云亭表示。

“實際上,實施企業責任延伸制度是一種有效辦法,歐美發達國家執行得較好,生產企業要負責回收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當消費者向企業交回這些產品時,還要交付處理費。”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進口再生資源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揚祖說,要促進廢棄電器電子處理業良性發展,需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創新回收處理體系,實施集中回收方式,讓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流向正規處理企業。

原文鏈接://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7/03/nw.D110000renmrb_20130703_5-10.htm

責編 楊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