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2 00:49:5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徐杰 浙江溫州攝影報道
每經記者 徐杰 浙江溫州攝影報道
繼去年泰宇花苑樓盤老板跑路,導致該項目成為“爛尾樓”之后,溫州平陽縣再現“爛尾樓”事件。
雖然多數人認為,目前房企資金鏈暫時無虞,但在“錢荒”壓力下,那些資金鏈存在巨大問題的項目,在“錢荒”陰影之下更顯敗落。位于溫州平陽縣的樓盤海林軒,便是這么一個典型案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獲悉,與泰宇花苑同處平陽縣鰲江鎮的海林軒,因開發商欠下巨額債務、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導致項目進展緩慢。最早的一期原定于2009年12月31日前交付,但時至如今,仍然是四年前的樣子,而該項目的二期、三期進展更是尤為緩慢。
在流動性收緊的大背景下,對海林軒的400多位業主而言,他們的新房夢何時能圓是個問題。此前,上述“爛尾”項目曾吸引新的投資者進入,但據記者了解,新投資者進入的前提是項目的實際控制人李海林簽字,但截至目前,其并未簽字。當地分析人士認為,該項目未出現新投資人可能與當前流動性收緊存在關聯。
業主未能按期收房/
溫州平陽縣鰲江鎮,是浙江南部典型的富庶小鎮,街上商賈如云,車行如梭。
6月27日,位于敖江鎮城區中心曙光北路上的海林軒工地空蕩蕩,沒有施工人員作業的身影。布滿塵埃的“大型商場、空中花園、水景明岸”,“黃金地段 巨大升值空間”等房產廣告至今矗立在這個已近“爛尾”的在建樓盤進口處。
工地上,一期已經封頂的高層建筑鶴立雞群,但目前處于停工狀態。據業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根據合同約定,一期原定于2009年12月31日前交付,但臨近收房時,一期業主們發現項目還是當初售賣時的狀態,多次找開發商理論后,得到的回復都是會如期交房,然而結果卻是一等再等,至今未有動靜。
比一期情況更糟糕的是二期。來自溫州農村的聶女士本想在城鎮里買套房子,便于以后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2009年3月份,她以每平方米7000多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套面積為140多平方米的海林軒二期房子,按照合同約定,2013年12月28日前交付,但讓聶女士焦慮不已的是,孩子越來越大了,但房子還是四年前購房時看到的樣子。
三期業主則是最慘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三期的房子則還沒有開建,工地上僅打下一些樁基,樁基上的鋼筋銹跡斑斑,而整個工地現場雜草叢生。“三期的業主多數是在2011年購買的,當時還沒有開盤,但看到其他購房者蜂擁而上,一些購房者也下手了,當時合同也都沒有簽,只有一份購房協議書和幾張收據。”
“項目早就停工了,現在每天來此值班的都是一些業主代表”,在海林軒樓盤現場,有業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一期、二期和三期共有400多名業主,何時能夠收房不得而知,不少業主每個月還要承擔不少的銀行按揭。
而在海林軒進口處的辦公室內,坐著四五名工作人員,他們向記者介紹稱,他們就是業主代表,暫時頂替開發商的工作,“眼下最主要的是先將一期的電梯、水電等安裝好”。
實際控制人債務纏身?/
令人不解的是,在樓市異常火爆、寸土寸金的溫州,海林軒為何走到了“爛尾”這步田地?
公開資料顯示,“海林軒”項目由溫州立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州立城)投資開發,屬原柳成集團的廠房 。2008年3月11日,溫州立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出讓的方式取得該宗地塊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用途為住宅用地和商業。使用年限為商業自2008年3月11日至2045年5月7日:住宅自2008年3月11日至2075年5月7日。
公開資料還顯示,海林軒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變更協議,項目由A1A2、B1B2、C1C2共六幢高層組成,總用地面積18916.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4584.5平方米,房產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李海林。
有業主代表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至三期的業主們一直關注著項目的建設。項目停工后,業主們與開發商交涉,后者總是不斷承諾,交付從端午推到中秋,中秋之后又說年底,但實際進度沒有明顯改觀。
對于開發商的去向,在項目現場進口處的接待處,有自稱為業主代表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房產公司老板將項目資金抽調出去了,導致項目無法繼續大規模再建下去”。有業主還表示,項目實際控制人李海林曾因涉嫌非法吸存被平陽縣公安局立案,但因本人高血壓等身體原因保外就醫。除此之外,李海林還欠下巨額民間債務,金額在1億多元。對此,記者向海林軒所在的溫州平陽縣鰲江鎮政府求證核實,但未獲正面回應。
而據人民網此前援引平陽縣公安局的消息稱,李海林的案子已經移交到平陽縣檢察院。
人民網消息還顯示,海林軒自停工以后,當地有投資者想接盤。2012年9月底,該工程還重新舉行了開工儀式,時任鰲江鎮鎮長的陳先夏當時在儀式上介紹說,因海林軒法人代表李海林資金鏈斷裂、樓盤建設持續過長、建設技術規范調整等多方面因素,該項目于2012年上半年崩盤停工,導致股東、債主、購房戶、工程承包商等問題重重。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獲悉,一旦有新的投資者進駐,交接手續的辦理必須有李海林本人的簽字。但眼下,李海林還沒有簽字,“李海林表示簽字前新接盤人必須先支付一筆錢,否則公司有可能破產,而公司一旦破產,項目狀況將進一步惡化。”有業主擔憂道。
上述業主向記者透露,針對該項目,包括平陽縣政府、鰲江鎮等方面專門成立了解釋此項目的領導小組。6月27日,記者從海林軒所在的溫州平陽縣鰲江鎮鎮政府獲悉,對于該項目的解決方案目前仍在形成當中。
問題樓盤更懼“錢荒”/
需要指出的是,海林軒并不是溫州的第一個爛尾樓,此前引發媒體及社會廣泛關注的泰宇花苑同樣處在平陽縣鰲江鎮,在這兩個爛尾樓盤背后,折射出溫州房地產行業在“錢荒”大背景下的頹勢。
對于泰宇花苑,平陽處置工作小組成員透露,該項目的開發商泰宇房地產開發公司共負債近13億元,而融資渠道牽涉到銀行、信托公司、民間借貸、購房者等多方利益,對于目前的進展,有媒體消息稱,開發商失蹤后政府只得墊資續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溫州立城在拿下海林軒樓盤所在土地后,便將土地抵押給了中國工商銀行溫州甌海區梧田支行進行貸款融資,貸款數額為3500萬元,與此同時,開發商及李海林還涉及民間借貸。
公開資料顯示,溫州立城涉及多起民間借貸官司。2010年1月19日,浙江省瑞安市法院受理原告張金龍與被告溫州立城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及原告張金龍與被告浙江立城集團有限公司、溫州立城民間借貸糾紛一案。2011年5月30日,審理原告謝京忠與被告溫州立城、第三人薛劍春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原告謝京忠與被告溫州立城、第三人薛劍春民間借貸糾紛一案等。
與此同時,在開發過程中,海林軒在銷售監管方面也是疑點重重。公開信息顯示,海林軒分別于2008年3月23日、2008年5月25日以及2011年1月6月開盤,其中2011年這次還成立了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溫州房管局官方公布的信息顯示,該項目商品房預售款的開戶銀行設在敖江建行,帳號為33001627163059666111,帳戶名稱為溫州立城。溫州立城已經與敖江建行簽訂預售款使用監管協議。
按理說,海林軒項目既然有商品房預售款,工程資金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為何出現“爛尾”呢?這筆資金是否被挪用?對于該商品房預售款的使用情況,記者聯系采訪敖江建行,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未獲得任何回復。
溫州當地一位房地產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溫州不少開發商急功近利,重開發輕經營。而溫州民間資本充沛,不少房地產企業自身就是融資平臺,從銀行傳統信貸到親友集資,再到民資借貸,一旦談好項目,這些資金迅速聚集到房企內部,一旦銀根收緊,或者樓市出現調整,這些資金又迅速流出企業。這讓房企這個融資平臺難以承受,缺乏資金的房產項目很容易走向“爛尾”。
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蔡為民表示,在銷售逐漸放緩,流動性收緊的背景下,非典型樓盤爛尾一定會在小范圍內發生。尤其是那些財務狀況本身就不太健康的企業更容易倒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