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做市場機制的建設者:每經對市場機制的建設性研究報道持之以恒

2013-06-28 01:14:58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文:牟璇

《每日經濟新聞》五年來,從迷霧中發軔,在市場中搏擊,在寒冬中守望,在烈火中涅槃,在見證證券市場的發展與完善的同時,也誓做市場機制的建設者,且對市場機制的建設性研究報道持之以恒、影響深遠。

郭樹清新政: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三次大變革

2011年年底,A股在一路暴跌中,滬指向2100點滑落。

股價像自由落體一樣下墜,市值像雪崩一樣消融,廣大投資者瑟瑟顫抖著。

凄風苦雨中,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一位新人物,他臨危受命,看起來有儒將風范、文質彬彬,他就是郭樹清。上任后,他高調亮相,頻頻演講,給冰凍般的資本市場,帶來亮色和新風,大刀闊斧、雷厲風行的改革舉措,密集來臨。人們在傳誦一個嶄新的名詞:“郭樹清新政”。

彼時,關于郭樹清上任半年的政策,每經也做了很多報道。

支持郭樹清股市改革的《中國股市第三次大變革》系列大型研究報道,于2012年5月面世。

此次報道用了8個整版的文章,將郭樹清上任半年對股市所實施的改革進行了梳理:《三次大變革,讓用手投票成主流》、《三次大變革 讓股市南郭先生退出市場》、《三次大變革 讓二級市場之水清澈見底》……

將貌似分散且無關聯的政策有邏輯性地進行串聯,解答了投資者最想知道的東西——這是些什么樣的政策?它們之間有聯系么?它們對股市的意義是僅停留在字面上嗎?

這些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在這則大型報道中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以舊論新、層層遞進的方式展開,展現了郭樹清上臺后對整個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巨大的、不可忽視的變革。

2002~2004年的第一次變革,是以基金、券商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變革,這次變革對券商和基金進行了綜合治理,解決了市場主要參與者的問題,也為更多機構進入A股市場創造了良好的制度氛圍。

第二次變革發生在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全面鋪開,解決的是作為市場基礎的上市公司本身的問題。正是這兩次大變革的利好效應疊加在一起,引發了一輪超級大牛市。

雖然兩次變革的疊加效應催生了一輪大牛市,但變革的缺陷和不徹底也導致牛市的夭折。

因此“郭樹清新政”作為第三次變革,其意義也變得分外特別。縱觀 “郭樹清新政”中關于IPO的相關新規,盡管有各種不理解甚至是質疑,但IPO募資現打折、詢價機構過少導致中止發行等現象的出現,無不彰顯機構已經開始打破上市公司的壟斷,其話語權正在增強。“用手投票”成主流或仍需時日,但過去只能“用腳投票”的無奈,正在改變,而這或許正是作為A股第三次變革源頭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深刻目的和意義所在。

同時,長期以來退市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大量“不死鳥”興風作浪,內幕交易、押寶重組等歪風邪氣肆虐橫行,郭樹清上臺后雷厲風行地推出包括退市制度改革在內的一系列市場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重大舉措,20多年來大量充斥市場的“南郭先生”終將逐漸滾出市場,而其造就的一個個股市“神話”、押寶成風,甚至價值投資成為笑柄的歷史或許也將成為過去。這對于整個資本市場的建設,無疑有著革命性的意義。

作為轟動市場的一次成功報道,每經創造性地提出的“第三次大變革”,也被市場認可,成為關注度極高的一次重大策劃報道。

推動改革向“兩會”遞交新股發行改革提案

在推動新股發行改革中,《每日經濟新聞》也始終敢為人先,積極為資本市場改革出謀劃策。

早在2008年,每經研究院便設計了IPO制度改革提案,包括下調賬戶申購上限、減少網下配售、股票回撥機制、延長網下配售鎖定期等措施,委托劉漢元先生提交“兩會”討論。

2009年6月1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每經研究院的主要建議全部被監管層采納。

從最近3年新規的施行情況來看,一級市場聚集的打新資金大幅減少,中簽率成倍提高,中小投資者分享的收益更多了,從建設公平公正資本市場、提升中小投資者申購利益的角度來講,當時的提案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如果說前一次提案是針對申購環節的小手術,那么2012年的“兩會”提案就是整個IPO制度的“大改革”,涉及新股定價、轉融通做空、募集資金定額、限售股解禁、中介機構責任、PE腐敗等多個方面:建議增加新股做空機制、延長“變臉”公司限售時間、限制超募額度、追究中介機構責任和打擊PE腐敗,目的是讓新股定價合理化,上市公司質量更有保障,增加造假上市和過度包裝的成本。

在每經上交提案一月后,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啟動,《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出臺。此前每經提案中強調的治“三高”、改革從詢價開始的觀點,以及加大對中介機構的監管等意見,得到了很好的采納。

從新規來看,不論是新增“25%規則”、引入個人投資者詢價,還是取消網下配售股鎖定期、提出存量發行,都將有效抑制新股發行市盈率。另外,加大了法律監管力度,這些都將使機構在詢價時更加謹慎,“人情牌式”的詢價或將在未來減少,這將緩解抑制超高市盈率發行和資金超募現象。

而在追究中介機構責任方面,此次新規新增了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應結合業務質量控制的需要,制定包括復核制度在內的質量控制制度和程序。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應當保持合理的職業懷疑態度,保持對財務異常信息的敏感度,防范管理層舞弊、利潤操縱等行為的發生。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與每經提案不謀而合。

在提案中,每經建議監管層加大對中介機構的懲罰力度,而此次改革方案中,也新增了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應結合業務質量控制的需要,制定包括復核制度在內的質量控制制度和程序。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應當保持合理的職業懷疑態度,保持對財務異常信息的敏感度,防范管理層舞弊、利潤操縱等行為的發生。

有專家認為,《指導意見》出臺后,未來A股會加大對中介機構的監管。

2012年每經全國“兩會”專題報道中,關于新股發行改革的提案再次震動了整個資本市場,推動了證監會發布新股發行改革辦法的文件,也為兩會建言貼上了“每日經濟新聞”的標簽。

作者為證券新聞部記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文:牟璇 《每日經濟新聞》五年來,從迷霧中發軔,在市場中搏擊,在寒冬中守望,在烈火中涅槃,在見證證券市場的發展與完善的同時,也誓做市場機制的建設者,且對市場機制的建設性研究報道持之以恒、影響深遠。 郭樹清新政: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三次大變革 2011年年底,A股在一路暴跌中,滬指向2100點滑落。 股價像自由落體一樣下墜,市值像雪崩一樣消融,廣大投資者瑟瑟顫抖著。 凄風苦雨中,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一位新人物,他臨危受命,看起來有儒將風范、文質彬彬,他就是郭樹清。上任后,他高調亮相,頻頻演講,給冰凍般的資本市場,帶來亮色和新風,大刀闊斧、雷厲風行的改革舉措,密集來臨。人們在傳誦一個嶄新的名詞:“郭樹清新政”。 彼時,關于郭樹清上任半年的政策,每經也做了很多報道。 支持郭樹清股市改革的《中國股市第三次大變革》系列大型研究報道,于2012年5月面世。 此次報道用了8個整版的文章,將郭樹清上任半年對股市所實施的改革進行了梳理:《三次大變革,讓用手投票成主流》、《三次大變革讓股市南郭先生退出市場》、《三次大變革讓二級市場之水清澈見底》…… 將貌似分散且無關聯的政策有邏輯性地進行串聯,解答了投資者最想知道的東西——這是些什么樣的政策?它們之間有聯系么?它們對股市的意義是僅停留在字面上嗎? 這些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在這則大型報道中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以舊論新、層層遞進的方式展開,展現了郭樹清上臺后對整個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巨大的、不可忽視的變革。 2002~2004年的第一次變革,是以基金、券商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變革,這次變革對券商和基金進行了綜合治理,解決了市場主要參與者的問題,也為更多機構進入A股市場創造了良好的制度氛圍。 第二次變革發生在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全面鋪開,解決的是作為市場基礎的上市公司本身的問題。正是這兩次大變革的利好效應疊加在一起,引發了一輪超級大牛市。 雖然兩次變革的疊加效應催生了一輪大牛市,但變革的缺陷和不徹底也導致牛市的夭折。 因此“郭樹清新政”作為第三次變革,其意義也變得分外特別。縱觀“郭樹清新政”中關于IPO的相關新規,盡管有各種不理解甚至是質疑,但IPO募資現打折、詢價機構過少導致中止發行等現象的出現,無不彰顯機構已經開始打破上市公司的壟斷,其話語權正在增強。“用手投票”成主流或仍需時日,但過去只能“用腳投票”的無奈,正在改變,而這或許正是作為A股第三次變革源頭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深刻目的和意義所在。 同時,長期以來退市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大量“不死鳥”興風作浪,內幕交易、押寶重組等歪風邪氣肆虐橫行,郭樹清上臺后雷厲風行地推出包括退市制度改革在內的一系列市場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重大舉措,20多年來大量充斥市場的“南郭先生”終將逐漸滾出市場,而其造就的一個個股市“神話”、押寶成風,甚至價值投資成為笑柄的歷史或許也將成為過去。這對于整個資本市場的建設,無疑有著革命性的意義。 作為轟動市場的一次成功報道,每經創造性地提出的“第三次大變革”,也被市場認可,成為關注度極高的一次重大策劃報道。 推動改革向“兩會”遞交新股發行改革提案 在推動新股發行改革中,《每日經濟新聞》也始終敢為人先,積極為資本市場改革出謀劃策。 早在2008年,每經研究院便設計了IPO制度改革提案,包括下調賬戶申購上限、減少網下配售、股票回撥機制、延長網下配售鎖定期等措施,委托劉漢元先生提交“兩會”討論。 2009年6月1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每經研究院的主要建議全部被監管層采納。 從最近3年新規的施行情況來看,一級市場聚集的打新資金大幅減少,中簽率成倍提高,中小投資者分享的收益更多了,從建設公平公正資本市場、提升中小投資者申購利益的角度來講,當時的提案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如果說前一次提案是針對申購環節的小手術,那么2012年的“兩會”提案就是整個IPO制度的“大改革”,涉及新股定價、轉融通做空、募集資金定額、限售股解禁、中介機構責任、PE腐敗等多個方面:建議增加新股做空機制、延長“變臉”公司限售時間、限制超募額度、追究中介機構責任和打擊PE腐敗,目的是讓新股定價合理化,上市公司質量更有保障,增加造假上市和過度包裝的成本。 在每經上交提案一月后,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啟動,《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出臺。此前每經提案中強調的治“三高”、改革從詢價開始的觀點,以及加大對中介機構的監管等意見,得到了很好的采納。 從新規來看,不論是新增“25%規則”、引入個人投資者詢價,還是取消網下配售股鎖定期、提出存量發行,都將有效抑制新股發行市盈率。另外,加大了法律監管力度,這些都將使機構在詢價時更加謹慎,“人情牌式”的詢價或將在未來減少,這將緩解抑制超高市盈率發行和資金超募現象。 而在追究中介機構責任方面,此次新規新增了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應結合業務質量控制的需要,制定包括復核制度在內的質量控制制度和程序。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應當保持合理的職業懷疑態度,保持對財務異常信息的敏感度,防范管理層舞弊、利潤操縱等行為的發生。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與每經提案不謀而合。 在提案中,每經建議監管層加大對中介機構的懲罰力度,而此次改革方案中,也新增了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應結合業務質量控制的需要,制定包括復核制度在內的質量控制制度和程序。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應當保持合理的職業懷疑態度,保持對財務異常信息的敏感度,防范管理層舞弊、利潤操縱等行為的發生。 有專家認為,《指導意見》出臺后,未來A股會加大對中介機構的監管。 2012年每經全國“兩會”專題報道中,關于新股發行改革的提案再次震動了整個資本市場,推動了證監會發布新股發行改革辦法的文件,也為兩會建言貼上了“每日經濟新聞”的標簽。 作者為證券新聞部記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