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01:14:58
文:于垚峰
光陰荏苒,“廬山景區違規別墅”系列報道時過近一年,我女兒靜靜也整整一周歲了。
2012年7月,也就是靜靜出生不到一個月的時候,我整個7月幾乎都耗在廬山上,先后六上廬山,推出七篇“廬山景區違規別墅”的系列報道。
該組報道刊發后,立刻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江西省住建廳第一時間對本報回復表示,將介入調查。此后,江西省住建廳、發改委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該項目的合法性進行調查。最終調查結果,是廬山管理局發改局違規改動了江西省政府的批復。江西省省長鹿心社和分管旅游的副省長朱虹分別在調查結果上簽字批示,要妥善解決。
起因:游玩偶遇
現在回頭看,這個事后看似“宏大”的選題,最初也只不過是我在廬山上的偶然發現,如果不加以深究,最終可能擦肩而過。
事實上,廬山景區內的違規別墅并不是去年暑假才對外銷售的,5年前就已經開工建設。去年5月,第一次開盤,對外銷售已有一年多。一年間,上廬山的游客不計其數,上廬山的媒體記者亦不在少數,但并無媒體發現,并報道這則新聞。這其中有非人為可控因素,也有媒體人未保持新聞敏感性的因素。
作為世界人文景觀的廬山,不僅自然景觀優美,還是避暑勝地,有“小北戴河”之稱。每年夏天,前往廬山的游人眾多。
2012年7月,我陪同一位從北京來的朋友上廬山游玩。走在廬山景區內的主街上,吃喝玩樂的場所一應俱全,還有各類購物中心,銷售廬山茶葉、茶餅等各類特產。就在游玩時,一個售樓中心映入我眼簾。“廬山是風景名勝區,在核心景區里面,怎么會有售樓中心?”我心里馬上泛起這些疑問。
午飯時,我特意抽空走進這個銷售中心發現,其打著產權式酒店的晃子,實際上銷售著豪華別墅。
由于當時不了解樓盤的具體情況,我并沒有立刻去打聽究竟,而是把這個地方的名稱記了下來,然后繼續陪同朋友游完全程。
下山后,我立刻與江西當地媒體同仁聯系,詢問廬山上這個銷售中心的情況。恰好,有一家媒體早先就發現了這個情況,并試圖進行報道,但是受到當地一些非可控因素的影響,最終未能見諸報端。在我表達了對此事關注的想法后,他立刻把當初獲得的一些材料轉給了我,并稱這就是一個違規的“別墅樓盤”。
發展:六上廬山
然而,此后的采訪過程,并不像書寫文字般順利,困難阻力重重。第一次進該別墅銷售中心時,我清晰地記得,銷售人員很警惕,如果發現看盤者不是潛在客戶,就簡單應付了事,不會過多透露項目詳情。
為了能真實展現購買別墅的實力,消除銷售人員的警惕,我精心喬裝打扮了一番。銷售人員果然認為我就是他的潛在客戶,極力地講解廬山景區內的這個別墅項目,連開發商公關數年拿下土地、該別墅為廬山唯一取得產權等事項和盤托出。
廬山上長年云霧繚繞,要想拍攝一張該別墅項目的清晰照片,必須選擇天氣晴好的日子。過了好些天,終于等來了好天氣。為了爭取時間,我開車上廬山,在小心翼翼地走過了險要的24公里盤山公路后,遇一陡坡會車時,一個車輪懸空,頓時驚出我一身冷汗,許久才回過神來。
最后,在眾多游客的熱心幫助下,車子終于脫險,繼續前往上仰天坪。歷經艱辛,最終拍下了正在施工的該別墅照片。
結果:叫停違建
這個位于廬山景區仰天坪的國際度假山莊項目,如果按照當時的銷售價格計算,其市值高達12億元。由于本報的監督報道,最終項目被叫停,已經收取的預售款按照規定退還業主。時隔一年,據說這個項目目前仍然懸在仰天坪。
調查心得
堅守社會道德底線
2012年7月,彼時我女兒靜靜出生還不到一個月,我幾乎天天都耗在廬山上,一次次地跑廬山管理局、九江林業局、廬山房管局等相關部門。由于希望能盡快刊出該報道,我沒能守候在她身邊,但是我也以這組七篇的“廬山景區違規別墅”系列報道,收獲了沉甸甸的2012年,獲得了社會及同行的認同。
作為一個媒體人,我并不因為攪黃了多大的項目而驕傲自豪,我只是阻止了富人上山,讓普天之下的人,都可以平等地擁有廬山,共享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景。堅守社會道德底線,是媒體人和媒體應有的使命。
作者為華南公司新聞部(南昌)記者
廬山景區違規別墅系列報道大事記
·2012年7月17日
《以酒店之名5000萬產權“大宅”現身廬山景區》
·2012年7月18日
《廬山核心景區違規“大宅”價值12億 江西省住建廳介入調查》
·2012年7月19日
《項目起落18年 廬山管理局自行批建產權式酒店?》
·2012年7月27日
《廬山景區別墅停售 產權式酒店仍涉嫌違規銷售》
·2012年7月31日
《調查組透露:廬山發改委擅改省政府批復》
·2012年8月8日
《廬山的兩面風景:山民下遷豪宅上山?》
·2012年11月20日
《廬山違規別墅處理結果出爐:重新辦理立項手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