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5 01:13:0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歷史上,銀行股每次爆跌,總預示著A股市場最危急的時刻即將到來或者過去。
繼2008年6月10日以及2008年9月中旬銀行股遭遇兩次慘烈爆跌之后,昨日,16只銀行股再次集體大跌,成為滬指跌破2000點大關的罪魁禍首。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跌停。寧波、浦發跌幅超過9%。跌幅最小的是建行和工行,分別下跌2.94%和2.99%。
“可以說銀行股目前形勢比2008年9月更加嚴峻。”某銀行業分析師認為,“由于上周這種資金超高利率的狀況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因此上市銀行業績所受影響不大。但是對于銀行而言,調整同業資產的期限結構,降低期限錯配程度將是一個長期過程。另外,相比2008年,目前銀行股面臨的風險和壓力更大:首先,在經過了2009年的天量信貸投放以及近期理財產品的超常發展后,銀行業資產質量積聚了一些風險;其次,2008年雖有次貸危機,但經濟結構轉型矛盾并未像現在那么突出。特別是當年9月以后央行連續降息,向市場不斷注入流動性。而現在央行的態度則是明顯趨向于繼續穩健貨幣政策。”
其實從上周末開始,眾多研究員對Shibor飆升的原因以及對銀行的影響就進行了點評,“銀行在同業項下短借長貸配置流動性較差的非標信貸資產”導致期限錯配,成為研究員們的共識。
根據中金公司數據統計,目前在上市銀行中,興業銀行(601166,收盤價13.89元)和民生銀行(600016,收盤價8.51元)非標同業資產(即同業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占總資產比重最大,分別達到23.7%和22.3%,而這兩只銀行股昨日均遭遇跌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