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期貨

每經網首頁 > 期貨 > 正文

今年前5個月期貨私募產品近四成虧損

證券日報 2013-06-21 10:55:54

近日,期貨資管網對全國40多家期貨私募進行了調研,揭示了2013年中國期貨私募發展狀況,及今年前五個月98只期貨私募產品的收益情況。

期貨公司服務私募機構心有余而力不足

跟期貨私募聯系最緊密的就是期貨公司,對期貨私募幫助最大的也是期貨公司。期貨私募在發展過程中,最需要來自期貨公司的幫助。然而,尷尬的是期貨公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原因有:

一是,國內期貨公司規模普遍偏小,截至2012年年末,160家期貨公司中,全行業保證金1814億元,保證金規模超過25億元的期貨公司只有20家,僅8家期貨公司盈利過億。由此可見,期貨公司自身家底還不夠厚實。

二是,期貨公司研究實力偏弱,分析師人才缺乏,無法滿足期貨私募的研究需求。往往期貨操盤手就是行業最優秀的人才。數據統計發現,在對100名分析師的調查中發現,從業時間超過5年而少于10年的分析師數量急劇減少,而從業時間超過10年者寥寥無幾,百人中僅6人。期貨公司分析師群體,是期貨私募的重要人才來源,如果期貨分析師無法在期貨公司得到長時間的歷練,則期貨私募必然面臨人才方面的瓶頸。

三是期貨行業長期以來監管過嚴,束縛太多,限制了期貨公司創新能力和投研能力的成長。

四是期貨公司盈利模式單一,長期以來僅靠手續費獲利,手續費惡性競爭,使得大部分中小期貨公司處于虧損邊緣。

國內真正有實力的期貨公司,像永安期貨、中證期貨、海通期貨等,都將主要精力放在與大客戶和大私募的研發服務上,還顧不上幫助小私募發展。因此,國內期貨私募生長的土壤還不夠肥沃,而不像股票型私募背靠20多萬億的市場和上億的基礎投資者。

政策及市場環境的限制,使得期貨公司在培育機構投資者發展的經驗上明顯不足。當然,隨著金融改革的推進,國內的期貨業正進入大變革、大發展的時期,未來原油期貨、國債期貨、鐵礦石期貨等合約的上市,以及政策環境改善、期貨公司創新業務的不斷推進,期貨私募將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

原文鏈接://zqrb.ccstock.cn/html/2013-06/21/content_362694.htm
責編 牟小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