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0 01:21:44
有消息人士透露,原本計劃今年6月實現上市的深圳龍光地產,由于認購情況堪憂,赴港IPO計劃再度擱淺。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葉燕婷 發自深圳
每經實習記者 葉燕婷 發自深圳
內地房產調控政策不斷升級,房地產企業赴港上市之路也越發坎坷。
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原本計劃今年6月實現上市的深圳龍光地產,由于認購情況堪憂,赴港IPO計劃再度擱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向龍光地產詢問,公司未直接否認,而是以對上市問題不予置評為由,回避了采訪。
盛富資本國際公司總裁黃立沖則認為,由于房地產“重資產,輕運營”的屬性,地產公司赴港路演已長期被投資者看淡,龍光地產現有項目均分布在三、四線城市,盈利能力遠低于一線城市項目,卻承擔更高風險,IPO之路自然難上加難。
土地儲備主攻三四線城市 被疑風險過高/
龍光地產以住宅開發為主,憑著2000年占地776畝的汕頭城中村改造項目“金禧花園”發家。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公司已在廣東、廣西、四川、海南等四大基地成功開發了40多個房地產項目,2012年銷售金額超過百億元。
但是仔細觀察下來,除廣州外,龍光地產在一線城市別無項目,近期拿地區域也主要集中在中山、佛山等三四線城市。5月初,龍光地產經過177輪舉牌擊敗萬科,以3.76億元拿下中山市坦洲鎮十四村的占地6.22萬平方米商業住宅用地。5月22日,在廣東佛山容桂松下精工工廠舊改區域有兩相鄰地的拍賣場上,龍光地產再度搶下面積1.35平方米的佛順2013-026地塊,總價1.7億元,溢價83%。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至今龍光地產為增大土地儲備,已砸下至少28億元,所拿地塊分布在佛山、南寧、中山、東莞、惠州等三四線城市。
黃立沖認為,受拿地區域限制,龍光地產大刀闊斧的拿地舉動并不被投資人看好。以住宅地產來看,一線城市的房地產能吸引全世界的資金,因為其受貨幣供求的影響可能比單純的房地產供求還要大。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項目只能吸引當地的資金,利潤普遍低于一線城市,并且在區域經濟不好,供求過大時,房地產市場長期內難以恢復,這對于投資者來說,風險過大,這種開發商自然無法受到資本市場青睞。
籌資額度縮水近四成 仍難圓IPO夢/
龍光地產的上市經歷頗為曲折。2007年開始,便傳出消息稱龍光地產計劃籌措登陸港交所,欲募資30億元,由摩根士丹利擔任公司上市保薦人。隨后,此消息被龍光集團否認。
2008年底,廣東龍光集團房地產有限公司改制為廣東龍光地產股份有限公司,龍光集團股改就此完成,公司的上市野心再度顯現。
2009年起,龍光集團正式宣布為在資本市場上尋找更大的發展機會,醞釀上市,當年為準備上市,公司在廣東和廣西均有拿地動作,土地儲備也增至10個城市。
到了2010年,龍光集團在年報中表示,已完成上市申報材料的準備和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等工作,但隨后沒有進一步消息。
今年公司再提上市計劃,4月曾傳出在新加坡路演的消息,籌資額度低調縮水為3億美元(約合18.4億元),但原定本月上市的計劃卻仍難以實現。黃立沖表示,“龍光地產能走到路演這一步,證明審批已經沒有問題了,暫停上市的原因要么是認購價格太低,要么是投資者直接不愿買。”
龍光地產赴港上市難并非個案,而是近年來內地房企的普遍遭遇,其中大多數都是通過港交所審查后,因缺乏投資者,認購不足而難以上市。招商地產也在IPO過程中突然轉向,最終借殼東力實業。
黃立沖分析,除了內地房產調控不斷升級的因素外,港股市場投資人向來看重“輕資產、重運營”的模式以及較高的內部投資回報率,這些恰恰是內地房企的軟肋,也是近年來內地房企赴港上市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