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9 01:25:2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鄢銀嬋 發自重慶
每經記者 鄢銀嬋 發自重慶
通用航空產業潛藏的萬億市場規模,正吸引著地方政府的眼球。6月16日,高原國際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原航空)與重慶兩江新區簽訂協議,投資3億美元(約合18.50億元人民幣)在重慶制造小型飛機。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發布的消息顯示,今年該區僅通用航空器整機制造商就將達5家,到2015年能實現500億元產值。
記者了解到,在2015年中國或將全面開放低空空域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包括重慶、西安、昆明、武漢等多個中西部城市目前均在打造 “通用航空城”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現行空中交通管制下的空域矛盾對通航產業存在一定制約。今年5月拿到民航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和運行合格證的重慶通用航空公司 (以下簡稱重慶通用航空),因涉及空域批文未獲準而不得不將主運行基地設到距離主城區近300公里外的萬州機場。
多名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多地方對通用航空產業的布局已出現投資散亂的苗頭,對產業的健康發展有一定影響。
重慶排隊籌備通航企業達12家/
6月16日,高原航空與重慶兩江新區簽訂協議,根據協議,該公司將引入捷克Faeta(風王)及Zlin(茲林)等通用飛機制造技術。據了解,高原航空由高原國際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香港全球聯合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重慶兩江航空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組建。
該項投資背后也顯示了重慶市政府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建設西部通用航空產業高地的決心。早在2009年底,重慶市政府便把航空產業列為該市需重點培育的8大新興產業之一。
記者了解到,重慶確定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路線為全產業鏈,包括基礎(機場、導航、專用設備),制造(機身制造、發動機),培訓(飛行員、個人),運營(運輸、空管、保險租賃),維護(飛機維修、保養)。為了發展通航產業,重慶國資也不遺余力。2011年1月25日,占地2000畝,注冊資本30億元的重慶直升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在兩江新區成立,其股東為重慶機電控股集團、重慶渝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重慶銀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和重慶對外經貿集團,均為國資背景。
2012年,重慶兩江新區又出資15億元組建了兩江航空產業投資集團,重慶直升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又注資成立了重慶通用航空。據《重慶商報》報道,目前重慶市排隊籌備的通航企業高達12家。
此外,在重慶兩江新區龍興片區還規劃了10平方公里航空產業園,計劃形成通航研發、運營服務、教育培訓、航空展覽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目前,重慶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已取得政策支持。去年7月,國家空管委已批復同意重慶飛行管制分區進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
多地搶占通用航空市場/
公開報道顯示,通用航空市場在西安同樣受到熱捧。去年,西安國家航空產業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便與美國洛克菲勒家族旗下的羅斯洛克集團約定發起成立一支100億元規模的航空產業投資基金;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還計劃打造一座總占地20平方公里的“西安羅斯洛克-賽天國際航空產業城”;同時,西安已開展直升機低空觀光旅游,目前還在探索直升機銷售模式。
在通用航空領域,昆明、武漢等城市也有自己的野心。目前,總投資54億元的昆明直升機通用航空綜合服務基地已確定將開建,預計運營和管理的直升機將超過100架,每年實現稅收將超過20億元;武漢也計劃今年開建總投資30億元的通用航空產業園,生產2、4、6座小型飛機。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發布以來,僅地方及龍頭企業發起成立的通用航空產業基金就達10余個。
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新增了26家通航企業。截至2012年底,全國通航企業達149家;通航籌建企業135家;通用航空機隊規模達1319架,比2011年新增165架。
“未來中國通用航空市場的巨大潛力是吸引各路資金的主要原因。”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人士表示,根據國家民航局的預測,到2020年通用航空機隊規模總數將達到1萬架,形成1500億元的市場規模。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唐繼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用航空產業具有產業鏈長、輻射范圍廣的特點,上下游產業聯動,未來形成的市場規模難以估量。
盡管通用航空市場潛力巨大,但各路資金爭相涌入也引發市場擔憂。“現在的通用航空業存在外行領導內行的問題。”唐繼龍說,過去幾十年通用航空產業一直沉寂,自2009年國家相關政策破冰后,各地都便爭相將該產業納入 “十二五”規劃。但行業內缺乏通航專家、技術人員,從而滋生出巨資修建通航基地卻無法運營等隱患。
今年5月拿到經營許可證和運行合格證的重慶通用航空便遭遇了尷尬。據媒體報道,由于同重慶江北機場空域存在一定矛盾,該公司不得不空置位于兩江新區龍興工業園巨資打造的運行基地,而選擇在距離重慶主城區近300公里外的萬州五橋民用機場試飛運營。
“巨資建基地,最后卻空置,這種情況并非重慶獨有。”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多省市在通用航空產業上的布局存在盲目和急功近利。
事實上,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馮培德指出,通航產業作為各地新興產業和投資點,已出現投資、布局散亂的苗頭。此外,低空空域的全面開發在一定時期內也會制約該產業的發展。“政策上的完全破冰,可能還需要2~3年的時間進行準備,這個行業需要更多的理性。”唐繼龍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