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30 01:03:5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自上海
試水MPV和SUV市場之后,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東風柳汽)又逐步導入轎車產品,從商用車轉型至乘用車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從東風柳汽獲悉,東風柳汽首款轎車定位于A級,將鎖定于7萬~10萬元的自主品牌主流價格區間。在這款A級轎車推出后,東風柳汽在乘用車領域的產品線將進一步豐富。
日前,東風柳汽副總經理覃柳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款轎車的牌照(生產資質)即將拿到,新車將會在明年北京車展上市”。
轎車項目提速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2012年MPV市場同比下滑2.3%。不過,東風柳汽旗下的風行乘用車品牌累計銷售13.66萬輛,同比增幅達到33.6%,在去年MPV銷量排名中位列第一。
今年前4個月,東風風行銷量達到65396輛,同比增長38.4%,銷量排名第二,僅次于上汽通用五菱。
“在專注于MPV市場并持續穩定在行業前三位置的同時,東風柳汽也累積了一定的乘用車營銷管理經驗,因此擴充產品線也是必然的發展過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實際上,早在多年以前,生產轎車的愿望就曾在東風柳汽的心中醞釀,然而受制于稀缺的轎車生產資質,這個夢想遲遲未能實現。
今年年初,東風柳汽從東風有限剝離之后,成為東風集團的直管二級企業。在東風“大自主”戰略的持續推進下,東風柳汽再次回歸東風總部的“懷抱”,由東風有限的下屬子公司上升為集團分公司。作為收權治理的交易籌碼,東風將為東風柳汽的股東方柳州市政府爭取轎車生產資質。
東風柳汽市場推廣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這是一款具備B級車空間的A級家轎,基于我們現有的乘用車平臺打造。”據了解,該車型的價位區間或將鎖定在7萬~10萬元的自主品牌主流價格區間。
在A級轎車之后,東風柳汽的新車規劃也一同浮出水面。從2013年~2016年,東風柳汽將推出7款新車,通過對產品線的全面布局和銷量規模的不斷擴張,力爭在2025年前成長為國內主流的乘用車制造商。
后續產品研發模式待考
據了解,在未來3年中,東風柳汽所規劃的轎車產品僅此一款,后續接力尚存在難度。
上述東風柳汽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我們只有緊湊級車的生產平臺。建立全新的平臺,至少需要幾年時間,因此后續產品不可能那么快推出。”同時,他也強調,“在東風大自主的背景下,集團會給予我們鼎力支持。”
據了解,目前東風技術中心已經確立了7個車型平臺項目。按照東風的規劃,未來三個品牌的車型,將主要來自這些平臺。
崔東樹認為,即使東風集團能為風行提供后續轎車產品的生產平臺,但在產品技術改進以及相關配套系統方面都具有不確定性,并不利于企業發展完整的產品系列,也容易讓旗下幾大子品牌之間陷入產品內耗。
東風乘用車品牌架構下,目前包括風神、風行、風度三大品牌。按照東風的規劃,風行類似于通用的雪佛蘭,未來將面對低端消費市場;風神和風度則分別參照通用的別克和GMC,分別主攻中高端家轎和中高端商務車市場。三大品牌將根據差異化策略實現5萬~20萬元的產品覆蓋。目前,風行的價位區間為5萬~10萬元;風神和風度均在6萬~15萬元之間。同時,風行即將到來的首款轎車的價格區間也或將與風神S30價格重疊。
對于東風而言,在大自主背景下,如何對各子品牌的統一規劃,統一布局,是決定產品定位是否能實現差異化的關鍵。對此,東風柳汽的高管也曾向媒體坦言,同屬一個集團,產品之間的“適度競爭”難免存在,“當慢慢地積累了一代、兩代的(產品)發展之后,各個品牌之間的產品差異性就會明顯”。
在覃柳明看來,這一定位的市場發展空間還有很大,短期內還是會專注于較有特色化的市場發展,“MPV仍是我們專注的領域”。
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目前MPV市場仍屬于小眾市場,東風柳汽想要進入主流乘用車品牌陣營,就不可能繞過轎車陣營,但倘若轎車產品發展不能形成系列,‘主流’發展目標就存在挑戰。”根據東風柳汽的計劃,2013年的銷量目標為18萬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