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5-22 20:57:10
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繼中國進出口銀行、上海浦發銀行武漢分行、招商銀行武漢青島路支行起訴之后,光大銀行武漢分行也加入到了對*ST鳳凰的“討債”隊列中。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航運業的業績近來一直嚴重虧損。商業銀行對行業風險高度警惕,甚至部分企業被直接“斷糧”。由于這類航運企業負債率較高,此前的銀行貸款風險陸續的暴露出來。
涉及7家銀行
業績不佳、高負債、銀行停貸等種種境況讓*ST鳳凰深陷債務糾紛。
5月21日,*ST鳳凰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光大銀行武漢分行的《民事起訴狀》,光大銀行武漢分行要求判公司清償借款本金人民幣2.9億元,償還利息332.56萬元,并于5月7日向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訴訟保全申請,凍結公司持有的長航鳳凰(香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及重慶新港長龍物流有限責任公司28%的股權。
除了光大銀行之外,中國進出口銀行、上海浦發銀行武漢分行、招商銀行武漢青島路支行也都在不久前以上訴的形式對該公司進行了“討債”。
事實上,*ST鳳凰4月初就曾發出公告稱公司資金告急,銀行逾期貸款大幅增加。據當時數據顯示,截至4月11日,*ST鳳凰累計的逾期貸款已達4.48億,而交行、招行、興業、光大、浦發等7家銀行都可能會對其資產進行凍結。
不僅如此,該公司近來還頻頻遭到小額債務困擾。據了解,截至4月末,該公司涉及的小額債務糾紛就8起,涉及到的金額只有100多萬元。
“長航集團已經停止為公司進行擔保,而銀行也不敢為企業新增貸款了。”*ST鳳凰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企業現在沒有足夠的資金償還債務,情況很遭。不過這一情況沒能直接向長航鳳凰和*ST鳳凰核實。
風險“浮出水面”
銀行大筆的逾期貸款形成不良的可能性正在不斷提高。
據目前公告顯示,*ST鳳凰被起訴涉及到拖欠進出口銀行、招行、上海浦發銀行、光大銀行的貸款分別為3.7億、1.06億、6.47億、2.9億,共計14.13億。另外,6月份公司還將面臨1.5億銀行借款的到期償付。
自2011年起,*ST鳳凰的虧損就逐步的加大。2012年,該公司巨虧18.95億,而今年一季度繼續虧損1.9億元。
一季度該公司的運營仍在惡化。公司的貨幣資金大幅減少,短期借款增加,還實行了大規模裁員。據該公司一季報數據顯示,公司貨幣資金在期末僅1.2億元,比去年年底減少3000萬。應收賬款、其它應收款等流動資產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而短期借款在期末達19.07億,環比增加0.97億元。
同時,*ST鳳凰一季度支付職員薪酬僅4016萬,相比上季度減少3000多萬,下降46.57%。在變動原因上,公司稱是上年度已經簽訂協商解除勞動合同職工,在今年一季度支付了辭退福利。
更為重要的是,長期的虧損讓公司負債率高升,而銀行的貸款也面臨了較大的風險。據去年年報數據,*ST鳳凰的負債率已經高達110.89%。
據一季度數據顯示,該公司流動性負債33.97億,非流動性負債24.48億,合計58.45億,較上一季度還上升0.38億。
銀行貸款方面,*ST鳳凰的償債壓力巨大。截至2013年4月9日,長航鳳凰共有逾期的貸款本息合計4.48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比例為342.73%,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的比例為5.07%。
在去年年報上,*ST鳳凰在維持公司持續經營一項內容中明確的提到:“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債權方的溝通,以續貸或延期支付等多種手段緩解公司到期債務的支付壓力。”
“很多企業都是以這種方式來調整公司負債的,但是現在的情況可能讓公司的愿望落空,原因在于行業不景氣,而公司在不斷的虧損。”北京一家券商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對企業的續貸也是要看企業的狀況和行業的情況。目前,監管層明確的對航運貸款發出風險警示,而這家公司的負債率異常高,可能銀行在延期支付方面都會有難度。
據了解,在長航鳳凰連續兩年虧損將被ST之前,銀行紛紛尋求法律途徑要回借款。4月23日,*ST鳳凰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法院的17份裁定書,被查封財產就高達11.4億元。
據了解,上海浦發銀行武漢分行的5000萬三年期貸款將于今年11月到期;招行武漢青島路支行的5700萬貸款于2月份已經到期,如今還在官司糾紛中;農行武漢青山支行1億元貸款6月23日到期,風險亦可想而知。
“目前這家公司的所有流動資產加起來才10個億,但是流動性負債卻有將近34億。公司貨幣資金1.2億,對償還即將到期的銀行債務肯定力不從心。”上述分析師表示,公司的短期的資金缺口至少是15億,銀行債務的壓力可能會迫使這家公司重組。
航運危局
*ST鳳凰僅僅是水運行業的一個樣本。其實,在已上市的水運企業中,不少公司的負債都超過50%,而且面臨出售資產的困境。
據2012年年報統計數據顯示,已有多家水運公司的負債率超過50%,包括*ST鳳凰、*ST長油、*ST遠洋、S天海、中海海盛、中海發展和中遠航運等。
據了解,在維持資金鏈和避免暫停上市上,*ST遠洋也在尋求各種方法,而近期也出售資產頻頻。
3月底,*ST遠洋宣布了向大股東中遠集團出售中遠物流100%股權,獲得了資金67.39億元。隨后,該公司與中遠(香港)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出售中遠集裝箱工業有限公司100%股權。
“銀行對航運水運企業的貸款收縮,但是這類公司卻面臨不少債務的償還,壓力非常大。目前,企業只能通過資產的變現來應對債務,這些都是無奈之舉。”上述銀行分析師表示。“然而,一旦企業的負債過高,那么銀行可能會直接產生不良,這也是銀行爭相討債的原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