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3-05-20 08:52:24
證監會主席肖鋼上任后向資本市場違法違規現象“亮劍”。中國證券報認為,建設強大的資本市場離不開嚴格執法,要用重典、出重拳,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構建廣覆蓋的監管格局,消除死角盲點。嚴格執法不應是“一陣風”,要常抓不懈才能扎好資本市場籬笆。
證監會近期推出一系列嚴格執法舉措。繼用“史上最嚴”的重典處罰萬福生科及其保薦機構平安證券后,17日證監會又重拳出擊,一口氣宣布對隆基股份等8家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上市公司立案調查。
資本市場嚴格執法是維護“三公原則”利器。在資本市場違法違規嚴重破壞市場公平,投資者深惡痛絕,必須毫不留情地給予打擊。目前,資本市場法律體系已初步齊全,已有《證券法》、《公司法》和《基金法》等500多件法律法規,加上大量自律規則,資本市場法律規范超過1200件,但有法不依的后果等于、甚至超過無法可依。例如,涉嫌欺詐發行股票、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的綠大地案,董事長何學葵等5人在一審中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至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不等,這種“罰酒三杯”式判罰,被投資者認為是變相縱容犯罪和鼓勵造假。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稽查執法作為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極具威懾力的手段,是保護投資者、維護資本市場秩序的重要防線,是確保市場公平、有效、透明,減少系統性風險的重要手段。股市稽查一般涉案資金大、案情復雜、方式隱蔽,一直以來執法的確面臨很多困難,這導致一些違法違規者心存僥幸,肆無忌憚。執法一定要頂住壓力和阻礙,迎難而上。
資本市場嚴格執法可率先從信息披露入手。信息披露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基本信息重要途徑,信息是否“對稱”是判斷和衡量市場是否有效的基礎。因此,強化信息披露、保證投資者能公平獲取信息就成為市場監管者最重要責任,也是提高違法違規者“曝光率”的有效方式。近期立案偵查的這8家上市公司,或未披露業績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或未披露與部分客戶的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或未及時披露重大合同、重大訴訟……都是涉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我們發現,以信息披露為抓手,正成為近期監管部門執法的一大特點。
實際上,不僅是違規披露,內幕交易、欺詐發行、侵害投資者利益等違法違規行為,也都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侵蝕投資者信心,而投資者信心是市場運行的“元氣”。要努力建設清平的資本市場,讓投資者重拾信心。
資本市場嚴格執法不應“一陣風”式的執法,而應建立長效執法機制。結合目前情況,未來要致力于以下方面:
進一步提高違法線索發現能力,進一步提高立案調查效率,對于各種市場違法不當行為,既要打早打小打苗頭,更要集中力量打大打惡打趨勢;
要進一步提高大案要案刑事追責力度和立案偵辦效率,通過加強與公安機關積極協作,完善案件移送工作機制;要進一步提高犯罪者違法成本,只有讓犯罪者承擔應有的刑事責任,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價,對違法行為給予最大震懾,才能使其不敢以身試法。
誠信和法治是保證資本市場交易公平和效率的重要基礎,是實現資源配置合理有效的基本條件。嚴格執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有通過嚴格執法,才能促進資本市場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讓投資者保持對市場公正的信心,逐步培養起推動市場前進的長久力量。
原文鏈接://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4,20130520292607056.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