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5 01:37:18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昨日(5月15日),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通報,該部近日組織完成了2012年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八家中央企業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工作,并對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年度落實情況進行了檢查。
根據有關規定,決定對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河北鋼鐵集團等15家企業掛牌督辦,責令限期整改,追繳二氧化硫排污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違法排污造成的污染問題責任主體一般都是工業企業,但是,由于違法成本太低,企業的違法排污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脫硫造假頻頻出現/
上述環保部負責人表示,將對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河北鋼鐵集團、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陽分公司、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等15家企業掛牌督辦,責令限期整改,追繳二氧化硫排污費,其中享受脫硫電價補貼的,按規定扣減脫硫電價款,并予以經濟處罰。
企業脫硫數據造假事件并不少見。2011年11月,環保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上年度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電廠名單及處罰結果的公告,有8家脫硫電廠被處罰。
脫硫電廠為何頻頻進行數據造假,是否由于治理成本太高造成?對此,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脫硫電廠在發電過程中都有一定的電價補貼,補貼應該能夠抵消脫硫成本。”
對于此次檢查出多達15家企業出現違規,駱建華認為,去年我國電力行業整體利潤比較薄,可能是造成這些企業不愿意進行脫硫處理的主要原因。
河鋼集團屢屢違規/
環保部此次公布的15家掛牌督辦的企業中,河北鋼鐵集團再上榜單。
據了解,河北鋼鐵集團是由我國唐鋼集團和邯鋼集團兩大鋼鐵集團強強聯合組建而成的國內最大的鋼鐵集團,產能超過4000萬噸/年。
2011年11月,河北鋼鐵集團旗下南宮雙龍金屬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就曾因環境違法而被河北省環保廳查處。當時,河北省環保廳發出的督察通知指出:“雙龍金屬制品有限公司2010年沒有進行排污申報登記,且全年沒有繳納排污費,嚴重違反國家《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
對于如何解決這些大型企業不能在環保領域帶頭守法的問題,駱建華認為,解決屢罰屢犯的問題,需要從根本上加大處罰力度。法律應該更加嚴格,重拳出擊,懲治違規行為。
實際上,我國近幾年來已經在不斷強化環保的懲治力度,甚至實行了環保的“一票否決制”,駱建華指出,企業違法排污問題仍未能得到根本解決,主要是各地政府對工業企業的考核指標還是利潤為主,“一票否決制”還需落到實處。
被環保部通報的15家企業
1.河北鋼鐵集團
2.華電山西大同第一熱電廠有限公司
3.華電內蒙古包頭東華熱電有限公司
4.神華內蒙古薩拉齊電廠
5.江蘇通州美亞熱電有限公司
6.江蘇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
7.山東里彥發電有限公司
8.河南金冠嘉華電力有限責任公司
9.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陽分公司
10.廣西水利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田東電廠
11.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
12.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石化分公司
13.華電四川攀枝花三維發電廠
14.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
15.石河子市國能能源投資公司天河分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