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個股聚焦

每經網首頁 > 個股聚焦 > 正文

上市藥企扎堆搶灘醫療服務市場 面臨多種“現實”考量

每經網 2013-05-08 08:04:28

每經記者 鄢銀嬋 發自重慶

繼今年年初收購四川紅十字腫瘤醫院腫瘤中心15年85%經營收益權后,5月6日獨一味又與四川3家醫院簽訂協議,收購其100%股權,以拓展在醫療服務領域的版圖。

事實上,近年社會資本辦醫明顯有所加速,藥企投資或收購醫院動作頻頻,目前包括復星醫藥、武漢健民、馬應龍藥業、國藥等企業在醫療服務領域均有涉及。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去年國務院醫改辦鼓勵社會辦醫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的方向明確化后,醫改對民營醫院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藥企涉醫已漸成行業趨勢。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公開可查的多家涉足民營醫院投資數據顯示,盈利者為少數。“藥企進軍醫院,背后其實是一場利益爭奪,它必然面臨同公立醫院競爭等多方挑戰,先進醫療設備、專業管理經驗的缺失都可能令投資收益大打折扣”。

藥企扎堆“從醫”

5月6日,獨一味發布公告披露全資子公司永道醫療擬分別收購四川健順王投資持有的資陽健順王體檢醫院100%股權、四川健順王投資等持有的德陽美好明天醫院100%股權以及王健忠持有的蓬溪中醫院?骨科醫院100%股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也是該公司繼今年1月斥資1.2億收購四川紅十字腫瘤醫院85%經營收益權后,在醫療服務領域的又一次動作。據了解,此次擬收購的三家醫院均系自然人王健忠控制,但意向書并未披露收購價格。

“早在2004年衛生部鼓勵社會資本辦醫院的政策出臺前后,就出現了制藥公司投資醫院的趨勢。”對醫藥行業素有研究的分析人士周玨永表示,現在這一趨勢更加明朗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近期上市藥企在醫療服務領域的布局動作并不少見,涉足投資醫療機構的醫藥上市公司不下10家。

去年12月,復星醫藥便與宿遷鐘吾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復星醫藥將持有該院55%的股權;2012年11月,武漢健民也發布公告披露將投資1.3億元與武漢第八醫院共同設立以消化道病診療為特色的綜合性醫院,持股比例達65%;包括馬應龍、金陵藥業、廣藥集團等藥企目前均擁有不同份額的醫院資產。

除了上述在醫療機構領域已有所布局的上市藥企以外,還有不少藥企也有進入的打算。

4月初,西南合成便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北大國際醫院集團擬以公開征集方式,協議轉讓其直接和間接持有的西南合成不超過7000萬股,占總股本11.75%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北大國際醫院集團本次轉讓股份主要原因,是為滿足自身拓展醫療服務產業、醫院資產戰略收購的資金需要。

此外,“太極系”旗下的太極集團、桐君閣在該領域同樣有所籌謀。據重慶本地媒體報道,桐君閣今年內將建立體檢中心,而太極集團所打造的“太極島”也定位于醫療養生,有意進入醫療服務領域。

民營醫院軟環境漸趨明朗化

藥企為何扎堆青睞民營醫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國內藥品銷售市場上,醫院占據了80%的份額,對制藥企業而言,醫院這一渠道顯然關系著其命脈。

“投資醫院自己掌控話語權,不僅能拓展產業鏈,從基本面分析,也能令企業獲得更為長期的發展。”周玨永表示,同時來自政策層面的松動則成為這一趨勢中不可忽視的推動力。

2012年年底,國務院醫改辦正式批復,同意將溫州作為全國社會資本辦醫聯系點,鼓勵其在社會辦醫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衛生部長陳竺也公開指出,到“十二五”末,民營醫院床位數占總床位數的比例要從目前的約10%提升至20%,同時業務量也相應要增加到20%。民營醫院越來越多接近民眾生活的可能性也隨之走高。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隨著公立醫院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以藥養醫’的弊病也會隨著根除,高價藥將受到限制,一部分制藥企業也可能受到波及。”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分析師表示。

事實上,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國內制藥企業利潤率已經有所下滑。馬應龍2012年年報便顯示,在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26.19%的情況下,其藥品零售業務還出現了9.62%的下滑。

上市藥企相繼投資民營醫院的另一因素在于其每年30%左右的利潤率,這對上市公司而言,無疑頗具誘惑力。此外,由于醫院給藥企的匯款周期為3個月或者半年,大多數制藥企業均存在醫院回款慢現金流不充裕的問題。“藥企自己經營醫院,這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雪球醫藥行業分析師方永圣認為,同其他資本相比,藥企因熟悉醫療行業宏觀情況,投資醫院也具有先天優勢。

仍面臨現實考量

盡管擁有多種利好,藥企投資民營醫院的發展道路依然面臨諸多現實考量。

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便在于,在完成投資收購之后,對醫院管理“零經驗”的醫藥企業如何平衡醫院運營收支并維持上下游價值鏈的整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多家上市公司年報發現,目前涉足投資醫院的上市藥企少有收回成本的案例。

馬應龍2012年年報顯示,醫院診療業務收入為0.58億元,毛利率則比上年同期減少13.48%。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自2008年以來在全國各地相繼建立了5家連鎖醫院,其中馬應龍肛腸專科醫院的投資成本就達2500多萬元。

“全新投資一個醫院有漫長的投資周期,首期的運營成本非常高,盈虧持平基本要十年以上。”上述分析人士說。

藥企無法忽視的另一問題在于同公立醫院的競爭。“從國內的環境來看,公立醫院一直處于比較強勢的地位,民營醫院的生存空間有限。”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秘書長范扶民表示,公立醫院定位是非營利性醫院,國家財政撥款,不用上稅,但是民營醫院定位為營利性,稅款占到營業額的30%,是利潤的50%以上,稅收壓力太大。

同時,很多民營醫藥由于缺乏相關大型醫用設備,并不能滿足全部客戶需要,這無疑也會制約它們的發展。

責編 何建川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