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全部

每經網首頁 > 全部 > 正文

歐洲降息增加中國經濟決策難度

證券時報 2013-05-07 09:36:45

當前我們面臨兩難:一方面外需仍未企穩;另一方面在美元日元等主要貨幣持續寬松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大,對今年出口形成新的壓力。

5月2日,歐洲央行決定將歐元區主導利率調降25個基點至0.5%的歷史新低,這是自2012年7月以來歐洲央行首次降息。近期公布的一些列疲弱經濟數據顯示,當前歐元區經濟面臨嚴重下行風險,并開始影響到德法等歐元區核心國家。歐元區消費物價指數(CPI)從3月的1.7%進一步下跌至4月的1.2%,為3年以來的最低值,而失業率升至12.1%的新高,這種形勢給歐央行再次使用貨幣政策抑制經濟下行提供了空間。

歐元區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但歐洲央行降息對貿易影響不大。近年來,歐洲市場對外購買力明顯下降,中歐貿易出現了負增長。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中歐雙邊貿易總值1244.1億美元,下降1.9%。歐洲央行的做法是為了刺激國內需求,但另一方面,歐元的走軟反過來導致人民幣匯率的升值,一正一負影響相互抵消。

值得警惕的是,在歐美日三大經濟體都競相實施量化寬松政策的背景下,大量資本會涌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這將進一步加大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難度,這或許才是問題的關鍵。央行近日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進一步驗證了熱錢涌入的壓力。數據顯示,3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7.07萬億,當月新增2363.02億。這也是外匯占款連續四個月增加,表明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升溫,跨境資本持續流入中國。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升值0.7%,其中4月升值0.45%。

中國實行資本賬戶管制,但熱錢可以通過各種變通渠道進入境內,大量熱錢涌入將增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如果人民幣被迫升值過快,就會影響到中國企業出口競爭力,那么企業利潤就會下滑,從而導致企業投資意愿下降,企業的產業資本就會投入到樓市股市這些賺錢快的投資之中,中國就會出現產業空心化和資產泡沫化問題,產業資本離開實體經濟舞臺的問題就會變得更為嚴重。

目前國內宏觀政策調控面臨著新的壓力,不少數據之間存在沖突。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一是各省近日陸續公布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其中最少20個省份的GDP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的7.7%,首季工業增長達9.5%,粗鋼、水泥、有色金屬這些高耗能產業的實物量增長基本上得到恢復,但首季發電量僅增長2.9%。發電量與其他幾個數據之間的巨大差別目前需要進一步判斷。二是作為經濟活動的風向指標,融資數據顯示金融系統托媒持續加大,空轉問題明顯。數據顯示,3月底廣義貨幣(M2)余額103.61萬億元人民幣,首季社會融資規模達6.16萬億元,按年增2.27萬億元,屬歷史上的季度最高值;而首季新增貸款達2.76萬億元,僅次于2009年首季4.5萬億元的天量規模。但無論是工業生產以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與去年同期比較均取得跌幅,顯示企業部門并沒有很強的投資意愿,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可能并未進入實體經濟。這表明大量的信貸資金在金融系統內部空轉。三是進出口貿易出現異常,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一季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速13.4%,比去年全年水平高7.2個百分點。尤其是2月出口增速超出20%以上,高于市場預期。但今年廣交會第一期結束,定單按年下跌2.2%,反映出口市場持續困境。對于目前的經濟真實運轉情況需要決策部門仔細甄別。

當前我們面臨兩難:一方面外需仍未企穩;另一方面在美元日元等主要貨幣持續寬松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大,對今年出口形成新的壓力。從目前形勢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幣持續大幅升值,將來人民幣有可能貶值,資金流向不排除可能突然逆轉。因此,在下半年美元可能加速升值背景下,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對減少我國經濟和金融風險有重要作用。然而,匯率彈性增加可能使出口企業成本和收益波動增大,進而給企業帶來不確定性。

總之,在歐洲央行與美日相繼持續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下,中國當前就是要穩住宏觀,保持宏觀經濟大體的穩定運行。放活微觀,放寬企業微觀主體的發展空間,具體就是減稅,降負,結構轉型升級不放緩。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5月2日,歐洲央行決定將歐元區主導利率調降25個基點至0.5%的歷史新低,這是自2012年7月以來歐洲央行首次降息。近期公布的一些列疲弱經濟數據顯示,當前歐元區經濟面臨嚴重下行風險,并開始影響到德法等歐元區核心國家。歐元區消費物價指數(CPI)從3月的1.7%進一步下跌至4月的1.2%,為3年以來的最低值,而失業率升至12.1%的新高,這種形勢給歐央行再次使用貨幣政策抑制經濟下行提供了空間。 歐元區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但歐洲央行降息對貿易影響不大。近年來,歐洲市場對外購買力明顯下降,中歐貿易出現了負增長。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中歐雙邊貿易總值1244.1億美元,下降1.9%。歐洲央行的做法是為了刺激國內需求,但另一方面,歐元的走軟反過來導致人民幣匯率的升值,一正一負影響相互抵消。 值得警惕的是,在歐美日三大經濟體都競相實施量化寬松政策的背景下,大量資本會涌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這將進一步加大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難度,這或許才是問題的關鍵。央行近日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進一步驗證了熱錢涌入的壓力。數據顯示,3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7.07萬億,當月新增2363.02億。這也是外匯占款連續四個月增加,表明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升溫,跨境資本持續流入中國。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升值0.7%,其中4月升值0.45%。 中國實行資本賬戶管制,但熱錢可以通過各種變通渠道進入境內,大量熱錢涌入將增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如果人民幣被迫升值過快,就會影響到中國企業出口競爭力,那么企業利潤就會下滑,從而導致企業投資意愿下降,企業的產業資本就會投入到樓市股市這些賺錢快的投資之中,中國就會出現產業空心化和資產泡沫化問題,產業資本離開實體經濟舞臺的問題就會變得更為嚴重。 目前國內宏觀政策調控面臨著新的壓力,不少數據之間存在沖突。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一是各省近日陸續公布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其中最少20個省份的GDP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的7.7%,首季工業增長達9.5%,粗鋼、水泥、有色金屬這些高耗能產業的實物量增長基本上得到恢復,但首季發電量僅增長2.9%。發電量與其他幾個數據之間的巨大差別目前需要進一步判斷。二是作為經濟活動的風向指標,融資數據顯示金融系統托媒持續加大,空轉問題明顯。數據顯示,3月底廣義貨幣(M2)余額103.61萬億元人民幣,首季社會融資規模達6.16萬億元,按年增2.27萬億元,屬歷史上的季度最高值;而首季新增貸款達2.76萬億元,僅次于2009年首季4.5萬億元的天量規模。但無論是工業生產以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與去年同期比較均取得跌幅,顯示企業部門并沒有很強的投資意愿,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可能并未進入實體經濟。這表明大量的信貸資金在金融系統內部空轉。三是進出口貿易出現異常,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一季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速13.4%,比去年全年水平高7.2個百分點。尤其是2月出口增速超出20%以上,高于市場預期。但今年廣交會第一期結束,定單按年下跌2.2%,反映出口市場持續困境。對于目前的經濟真實運轉情況需要決策部門仔細甄別。 當前我們面臨兩難:一方面外需仍未企穩;另一方面在美元日元等主要貨幣持續寬松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大,對今年出口形成新的壓力。從目前形勢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幣持續大幅升值,將來人民幣有可能貶值,資金流向不排除可能突然逆轉。因此,在下半年美元可能加速升值背景下,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對減少我國經濟和金融風險有重要作用。然而,匯率彈性增加可能使出口企業成本和收益波動增大,進而給企業帶來不確定性。 總之,在歐洲央行與美日相繼持續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下,中國當前就是要穩住宏觀,保持宏觀經濟大體的穩定運行。放活微觀,放寬企業微觀主體的發展空間,具體就是減稅,降負,結構轉型升級不放緩。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