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05-07 08:56:22
食品安全領域頻出政策重拳 百億食品溯源產業或將井噴
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5月3日,"兩高"聯合出臺法律解釋,要求對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從嚴量刑,顯示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揮動了法律重拳。同時,各地圍繞著"摻假羊肉卷"的調查不斷升級,亦顯示了國內食品安全流轉環節上的嚴峻現實。
各種跡象顯示,防治并舉的政策環境下,食品溯源產業即將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需求井噴。
摻假羊肉卷事件引發監管關注
近一周的摻假羊肉卷事件,正在全國各地升溫。
綜合各地報道,"不法分子用狐貍、水貂、老鼠等未經檢驗檢疫的動物肉冒充羊肉售賣"的情況經各地工商查驗,在全國多地出現,上海甚至出現了"摻假羊肉"疑似流入知名火鍋店的情況。各地工商部門不斷提高查禁力度,強力查禁上述行為。
而這只是近年來頻頻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一例。2008年9月三鹿集團毒奶粉、2009年2月廣州瘦肉精、2011年9月地溝油、2011年染色饅頭、2012年4月毒膠囊、2012年7月病死豬的事件持續出現,每次發生均引發社會的強烈反響,目前看,大眾對于食品安全事件高度關注,政府反應速度越來越快,查禁力度越來越大。正在成為一股推動食品安全懲治的強大呼聲。
呼應于嚴峻的食品安全現實和民眾呼聲,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要求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從嚴量刑,進一步加大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擊力度,明確制造地溝油最高可適用死刑,顯示了法律層面對于食品安全案件的強硬態度。
"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但是,法律重典是遠遠不夠的。從國內外經驗看,建立一個完整、可靠的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對食品生產、運送進行全流程監管,才是一個最有效的體系。
所謂食品安全體系,是指應用物聯網的相關技術,對食品生產基地、食品加工企業、食品轉運、及食品終端銷售等整個食品產業鏈條的上下游,進行全流程的標記管理,目前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監管強調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過程的有效控制,并且在全程監管的基礎上實行食品溯源制度。
食品安全溯源體系,最早出現于1997年。起因于歐盟應對"瘋牛病"問題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采用相關系統進行食品溯源,特別是英國、日本、法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食品安全溯源體系的建立有賴于物聯網相關的信息技術,目前主要技術有無線射頻(RFID)技術和二維碼技術。前者主要用于在食品包裝上添加帶有編碼芯片的標志,在產品移動過程中進行實時信息采集和記錄;后者(二維碼技術)則對應終端對二維碼進行拍攝查詢產品相關信息。兩者配合,可達到食品生產企業、產地、農戶等全部流通信息的查詢溯源,對食品安全事故進行法律追責。
百億市場即將快速啟動
事實上,伴隨著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爆發,食品溯源體系建設已經在我國初步啟動。
早在瘦肉精事件爆發第二年的2010年,我國食品安全流通追溯體系開始啟動建設。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其中明確提出了計劃用三年時間使我國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3批共35個城市的食品溯源體系建設試點,首批10 個試點城市已全部建成追溯體系并投入試運行,初步實現了追溯功能。 據券商研報統計試點城市的資金投入情況,建設進度較快的上海、杭州、成都等地,肉類蔬菜追溯體系的覆蓋范圍已基本完整,整體投入規模在8000萬到1.6億元之間;鄭州、寧波等地的計劃投入規模也在8000萬元以上;而宜昌、太原、海口、合肥、青島等地的初期投入規模則在4000萬~6000萬元之間。上海未來兩到三年將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有近兩個億的投入。
按照商務部的表述,"十二五"(2015年)末,爭取讓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系統覆蓋到所有百萬人口以上城市,并涵蓋肉菜、禽畜、水果、水產品、食用菌、豆制品等各類食品。目前,我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約120個,按照一、二線城市的投資規模計算,產業規模非常巨大。而鑒于我國目前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現實,未來300個地級市也很有可能啟動食品溯源建設。以此推算,3年內,上述產業涉及的投入超過120億元。
4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中明確提出"建設食品安全電子追溯體系,統一追溯編碼"等要求,隨著國家明確將食品安全納入地方政府年度績效考核內容,食品溯源市場有望獲得井噴式增長。上市公司中遠望谷、新大陸等公司已經為資本市場熟知,而新進入的企業如華宇軟件、中瑞思創、達華智能等企業則厚積薄發,有望在食品溯源市場打下一片新天地。
華宇軟件
邁向食品安全的藍海
華宇軟件是一家從事電子政務系統的產品開發與服務,業務涵蓋客戶信息系統的全生命周期, 201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990萬元,同比增長了29%。
公司于2012年4月收購的航宇金信公司的食品溯源業務成為公司最大的關注焦點。航宇金信多年來一直在從事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化工作,曾承擔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統建設和2011年深圳大運會食品安全保障系統的建設,并先后承擔了包括北京、深圳、大連等多個城市的食品安全信息化項目。
在這些項目的基礎上,航宇金信形成了"城市立體化食品安全保障建設方案"、"食品安全監控系統"、"品種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等多個解決方案和產品,通過多年的積累,公司已經從原來主要參與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轉向重點拓展企業食品安全建設領域。
中瑞思創
分享RFID"黃金期"的盛宴
公司主要從事EAS(電子商品防竊盜系統)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實力最強的EAS產品制造商與經銷商,產品主要為各類硬標簽、射頻軟標簽、聲磁軟標簽等防盜標簽和開鎖器、解碼器等配套設備。目前公司擁有400余種EAS產品,部分產品銷往歐洲、美洲、東南亞及中東等國家和地區。
2012年公司分別設立杭州思創匯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揚無線射頻科技揚州有限公司從而進軍RFID 市場,擬合計投資5.6 億元進行RFID 標簽及其配套產品的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物聯網RFID 行業近三年復合增長率將近40%,未來幾年國內RFID增速也有望保持在20%以上。
今年一季度凈利潤比去年四季度環比增長21.15%,同比增長2.7%,業績出現改善,RFID業務有望成為公司新的亮點。(5月7日公司限售股將上市流通,限售股份數量為6375萬股,實際可上市流通數量為1593.75萬股)。
達華智能
食品溯源有望成為新亮點
公司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和銷售各類RFID產品,產品主要為標簽卡產品,其中包括非接觸IC卡和電子標簽。
公司在未上市前,公司就已經涉足食品溯源、畜牧業的牲畜耳標、高檔商品防偽等食品安全領域,公司與浙江省畜牧廳也曾有過合作。去年年底公司子公司武漢聚農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中標武漢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設項目,類似項目一旦成熟之后有望在一定范圍內得到進一步的推廣。
從公司的收入結構中可以看出,盡管公司電子標簽業務占比相對較小,僅為主營業務收入的5%左右,但是隨著未來物聯網及RFID的應用進一步普及和深入,國家對于食品安全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相關電子標簽產品有可能將獲得巨大的成長空間。
(本報數據研究部 陳松 汪思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