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3 01:02:13
記者梳理發現,2012年,中國中冶包括工程承包、資源開發、裝備制造及房地產開發在內的四大主業板塊,除房地產開發外,其余3項均遭遇滑鐵盧。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彭斐 王杰 郭夢儀發自北京
企業應對
斷臂之后回到原點
每經記者 彭斐 郭夢儀 發自北京
中國中冶于1月31日發布預虧72億元的公告,就有券商于2月1日開始了對中國中冶業績的憧憬。券商預期的基礎,源于境內外投資失利的中國中冶,果斷選擇了在2012年 “斷臂”——進行了百億元的減值準備和預損計提。
就在今年一季度,中國中冶迅速“脫貧”。4月27日,中國中冶一季報顯示,該季公司盈利10.44億元,同比增長20.88%。
但有研究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額減值以及與母公司之間的股權轉換,從表面來看是一個雙贏選擇,而究其根本,虧損則主要是由中國中冶承擔。
多元化戰略釀下苦果
2007年收購葫蘆島有色,是中國中冶投資的一個失敗典型。在1月底發布的預虧公告中,中國中冶持有的葫蘆島有色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68.9億元。
“由于持續虧損,葫蘆島有色已嚴重資不抵債,貸款逾期,其所屬資產存在明顯減值跡象。”中國中冶如是公告稱。
為了擺脫葫蘆島有色的拖累,中國中冶已經決定擬以8.60億元的價格,將其所持葫蘆島有色77.5億元的債權轉讓給公司控股股東中冶集團。
除葫蘆島有色外,中國中冶在海外的業務也不順暢。澳大利亞蘭伯特角資產計提探礦權減值準備23億元,中信泰富西澳SINO鐵礦項目計提當期損失30.4億元。
對于上述項目的損失,中國中冶雖進行巨額資產減記,但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巨虧的根源則緣于其近年來一系列的投資失誤。
“中國中冶是由原來冶金部的一些老國企合并組建的,歷史問題比較多,內部關系錯綜復雜,公司治理混亂。”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
中國中冶董事長經天亮公開承認,過去幾年中國中冶的海外擴張并不順利,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公司痛定思痛,決定未來仍要聚焦主業,做優做強,適度多元,健康發展。”
在2011年的一次中期業績說明會上,經天亮表示,因受鋼鐵行業宏觀調控影響,公司近年來大力推進業務多元化。
“多元化”發展,無法聚焦主業,是中國中冶主營業務業績不佳的原因之一,在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安海軒眼中,這正是中國中冶給自己釀下的苦果。
以資源開發為例,中國中冶曾經對這一業務板塊寄予厚望。中冶給資源開發板塊設立了“以金屬礦產品為主,以國內稀缺資源為主,以境外資源開發為主”的業務定位。
據中國中冶財報顯示,2011、2012兩年,資源開發的營業收入,在公司四大主業構成中,已經連續排在末尾。
中信證券研究部的相關數據則顯示,2012年,若剔除多晶硅和營口項目虧損影響,公司傳統設計、施工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8.3億元,同比增長4.8%。
收縮戰線回歸主業
一位接近中國中冶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高層在年初的工作會上明確提出“要止血”,清理整頓虧損企業,“聚焦主業”。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中冶近期已經做出一些收縮業務戰線的動作,并將重點放在了此前主要的“出血點”。
今年2月5日,中國中冶與控股股東中冶集團簽署了《債權轉讓協議》,將公司持有的對葫蘆島有色約77.5億元的債權以8.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中冶集團。
而在2012年12月31日,中國中冶已將葫蘆島有色51.06%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中冶集團。
對于西澳大利亞SINO鐵礦工程,中冶董事長經天亮表態,待2013年4月15日完成第二條主工藝生產線后,其項目總包業務由中信集團來承擔,中國中冶提供設計和施工進行分包。
對于蘭伯特角鐵礦資產,中冶副總裁張兆祥表示,由于稅率及成本等的大幅上升,目前不具備開發建設的條件,現在屬于待處置資產,正接觸買家。
在當前鐵礦石、有色金屬、多晶硅等行業并不景氣的背景下,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郭凡禮認為,此時處置不良資產、收縮業務規模,可以幫助企業更為輕松地應對未來市場的挑戰。
由此可見,大幅收縮礦產資源投資、大力發展工程承包主業,已成為中國中冶接下來若干年的發展定位。
而在處理了上述計提資產后,今年一季度,中國中冶迅速“脫貧”。能夠成為幾大巨虧央企中“變臉”最為迅速的一家,中國中冶表示,主要系公司毛利增加和期間費用減少所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