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加碼中國市場 多款新車上海首發

2013-04-25 00:05:07

全新攬勝運動版年內上市 捷豹路虎預期增長20%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本屆上海車展,捷豹路虎旗下全新攬勝運動版亮相中國市場,這是該款車型的亞洲首秀,今年在國內上市。

捷豹路虎中國總裁高博表示:“輕量化是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我們會使用更多輕質、高科技的材料,為消費者提供更靈活、性能更高、排量更低的汽車。”

以全新攬勝運動版為例,作為同級SUV中首款采用輕量化全鋁車身的車型,其車重大幅降低,車身架構比上代車型重量減輕39%。

路虎中國執行副總裁柏睿安表示,攬勝運動版自2005年推出以來,全球銷量超過38萬輛。全新攬勝運動版上市后,希望帶來更大的銷量增長。

此外,攬勝家族的旗艦車型全新一代攬勝,也在上海車展亮相,這款車型今年2月在中國市場正式銷售,情況優于預期。

得益于攬勝家族車型的熱銷,捷豹路虎中國去年銷量增速達70%;2013年,捷豹路虎預計將達20%~30%。

V6菱仕進軍兩廂車市場東南自主產品布局提速

每經記者 祝賀 發自北京

在上海車展上,東南汽車旗下的首款自主品牌兩廂車V6菱仕正式上市,意味著東南汽車的V系列品牌戰略體系進一步提升。

經營東南與三菱雙品牌的東南汽車,在V6菱仕上搭載了三菱新一代全鋁4A91PLUSMIVEC發動機,通過輕量化鑄造工藝,以及點火、噴射、進排氣等系統的精準調校及優化,使得V6菱仕在油耗、排放等方面性能大幅提升;搭配的是6速手自一體模式的VT2型無級變速器。

福汽集團董事長兼東南汽車董事長廉小強先生表示,隨著雙品牌戰略的持續推進,東南汽車雙品牌旗下的產品線日益豐富,今年東南汽車將最大化擴充產品矩陣,實現15萬輛市場銷量目標。

“2012年,在整體車市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東南汽車銷量達11萬輛,應該說已經度過了最艱難時期。”廉小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幾年,東南還將推出自主的V7、V8車型,及SUV車型DX3和DX5。”

斯柯達昕銳再布局A級車市啟動進口車業務雙線作戰

每經記者 祝賀 發自北京

4月18日,上海大眾斯柯達Rapid昕銳上市,強化了斯柯達在A級車市場的車型布局。上市儀式上,斯柯達汽車董事會主席范安德再次強調了斯柯達2018年增長戰略,即在2018年全球銷量提升至150萬輛;其中,中國市場將占據50萬輛的市場比重。

“昕銳將為緊湊型細分市場設立新的標準,同時也是斯柯達2018增長戰略的支柱車型。”范安德表示,雖然斯柯達去年在華取得了23.57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7.1%,但在A級車中的產品結構卻待完善。

范安德還宣布,將兩款進口車型Yeti和Superb旅行車引入中國市場。4月20日,上海大眾、大眾中國與斯柯達汽車在上海舉行了進口車業務簽約儀式。今年,上海大眾斯柯達將選擇50家優秀經銷商與8家斯柯達進口車經銷商,一起開展斯柯達進口車業務。這意味著斯柯達將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和大眾品牌一道,實現“進口+國產”雙線作戰。

依維柯首發Stralis中國版車型 5年在華銷量將增3倍

每經記者 楊海艷 發自上海

在上海車展上,除展示了系列歐洲進口產品外,依維柯(中國)商用車銷售有限公司還首次展示了依維柯在中國合資企業的代表產品,其中包括南京依維柯PowerDaily2013,以及上汽依維柯紅巖杰獅出口版等。

合資企業產品的首次展出,標志著依維柯在華“進口、出口、本地化”的三大發展戰略得到了進一步貫徹和執行。

所謂三大發展戰略,即是指未來依維柯不僅會將歐洲生產的商用車產品進口到中國,還將進一步拓展本地合資企業業務,未來依維柯在華合資企業產品還將通過其全球銷售網絡出口海外,與依維柯歐洲產品形成互補。

在三大戰略的指導下,2012年上汽依維柯紅巖杰獅產品出口量達1600輛,同比增長20倍。在本土化方面,依維柯全球CEO艾大偉此前表示,未來5年計劃在華銷量增長3倍,市場占有率從5.8%升到11.6%。

上汽大通首款商用MPV明年量產欲搶占細分市場份額

每經記者 楊海艷 發自上海

繼歐系輕客外,上汽大通商用車將進一步拓展產品線。4月20日,上汽大通首款商用MPV概念車G10亮相上海車展,這款車有望于明年量產上市,該款車型融合了上汽對未來商用車的動力、科技以及綠色環保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慮。

據上汽商用車公司品牌及市場管理部總監楊洪海介紹,上汽大通MPV車型將采取歐6標準,直指自主中高端MPV市場。在他看來,目前MPV市場和幾年前的歐系輕客市場一樣是市場 “藍海”。隨著國內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各種家庭出行、周末旅游以及高端公商務的使用,預期MPV將迎來快速增長。

不僅如此,隨著政府采購對自主品牌的扶持,自主MPV公務用車也將迎來增長,上汽提前布局將有利于把握政策帶來的增長機會。未來上汽希望這款大通MPV的目標市場占有率達到10%~20%。

傳祺GA3首發亮相 助力廣汽乘用車年銷8萬目標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廣汽乘用車帶來首款A級轎車GA3。這款車的上市不僅彌補廣汽乘用車在A級車市場的短板,而且也將助力今年8萬輛目標的實現。

據了解,目前在廣汽乘用車旗下只有兩款車型,一款為B級轎車傳祺GA5,還有一款則為SUV車型傳祺GS5。對于傳祺GA5而言,從上市至今銷量一直低迷。去年,傳祺GS5借助我國SUV市場持續增長的趨勢,銷量不斷攀升,成為傳祺品牌主要的銷量來源。

數據顯示,由于傳祺GS5從去年10月起銷量以每月1000輛左右的速度增長,截至2012年12月,傳祺品牌的銷量已經突破6000輛,全年銷量達3.3萬輛。

對此,今年廣汽乘用車確定了銷售8萬輛的目標。但是,僅依靠目前廣汽乘用車兩款車型,實現銷量同比200%增長的目標并不是易事。全新A級車的上市,則為廣汽乘用車全面推進銷量目標的實現,注入了新希望。

保時捷布局混動車型市場4款車型在華全球首發

每經記者 楊海艷 發自上海

4月20日,保時捷攜4款全球首發車型PanameraSE-Hybrid、Panamera4SExecutive、Panamera、PanameraTurboExecutive,以及3款亞洲首發車型CayenneTurboS、911GT3、911GT3CupCar登陸上海車展,展現出保時捷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2012年,保時捷在華首次突破3萬輛銷量大關,位居全球銷量第二。與此同時,保時捷在華的月度銷量數次超過第一大市場美國。

今年一季度,保時捷全球銷量增幅為21%,而中國市場同比增長24%,前3月銷量達到8844輛。保時捷計劃在2014年前,使中國成為其最大的單一市場。

在保時捷發布的7款新車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跑車PanameraSE-Hybrid無疑是亮點之一。據悉,該車上的混動系統有望進一步搭載在新款卡宴上。

雷克薩斯全新IS250入華 再布局入門級轎跑市場

每經記者 祝賀 發自北京

4月21日,雷克薩斯在上海車展上發布全新一代IS250及IS250FSPORT。借這兩款全新車型,再次布局豪華車入門級市場,將目標瞄準了中國年輕的消費人群。

來自中國進口汽車市場數據庫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3.0L進口車以下份額達到87.5%,寶馬、奔馳、奧迪等主流德系車品牌相繼引入小排量緊湊車型,今年雷克薩斯也提速了豪華入門級車的引入。

雷克薩斯中國執行副總經理江積哲也介紹,全新一代IS在設計之初已考慮到中國消費者對車內空間的需求,IS軸距較上一代增加70毫米,令后排乘客膝部空間有效增加85毫米。

此外,雷克薩斯全球首發了GS300h混合動力車型,搭載了采用D-4S缸內直噴技術的2.5升阿特金森循環汽油發動機,百公里油耗低于6.0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10克/公里。

賓利提速渠道擴容 欲向中國推銷六成新飛馳

每經記者 楊海艷 發自上海

繼去年在中國市場銷量實現23%的增長,達到2253輛后,超豪華汽車品牌賓利今年在車型和渠道兩方面雙雙發力,以期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在上海車展上,賓利新飛馳正式在國內亮相。上一代賓利歐陸飛馳起步價約為400萬元,在中國市場一度熱銷,中國也因此成為賓利飛馳在全球銷量最大的市場。

賓利汽車主席兼首席執行官WolfgangSchreiber借此預期:“未來將有60%的新飛馳交付給中國客戶。”

但是,在今年一季度,中國豪華車市場出現增幅下滑趨勢,賓利欲逆勢謀求增長也并非易事。今年1月,賓利中國正式收回其總代理大昌行的代理權,隨后賓利中國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渠道上大展拳腳。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賓利在華經銷商總量僅為26家。按照計劃,到2015年將達45家。截至今年5月底,賓利將在華新增12家經銷商。

騰世電動概念車亮相 2014年正式上市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本屆上海車展,騰勢品牌帶來了試制車,這是繼品牌發布后,騰勢首次亮相旗下車型,并首次公布了電動汽車“電動安全”技術和在“百萬公里”測試進程中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騰勢汽車副總裁林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騰勢首款電動車將在今年11月舉辦的廣州車展首發,量產車將在明年初問世。作為量產之前的重要試驗階段,騰勢試制車在中國路面上目前已完成25萬公里的測試。

林密介紹,作為首款定位私人消費市場的電動車,大概兩、三個月后會公布對經銷商的計劃,現在先在中國各大城市“試水”,針對私人進行銷售。

去年3月30日,由比亞迪和戴姆勒共同合資的電動車汽車品牌“DENZA騰勢”誕生,成為中國首個專攻電動汽車的品牌,擁有比亞迪的電動基因與戴姆勒的設計理念的騰勢品牌,在產品上如何區別于比亞迪和戴姆勒的產品、電動汽車發展配套設施不足等,都是擺在騰勢面前必須克服的難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