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4-24 14:41:14
市場普遍猜測停牌是為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新動作做準備,一時間關于招商地產可能B轉H或由子公司東力實業借殼上市的話題再度被炒熱。
每經網深圳4月24日電(實習記者 葉燕婷) 4月22日晚間,招商地產、招商局B齊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為避免對公司股價造成影響,公司A股、B股股票自2013年4月23日起停牌。23日上午,招商地產去年收購的香港子公司東力實業控股再發停牌公告,稱之后將刊發一份有關內幕消息的公告。三份公告中均未明確復牌時間。
上周五,招商地產發布了2013首季報,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大漲70.38%至61.45億,凈利潤約8.11億,同比漲幅高達88.79%。業績如此亮眼,市場普遍猜測停牌是為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新動作做準備,一時間關于招商地產可能B轉H或由子公司東力實業借殼上市的話題再度被炒熱。
記者就此聯系招商地產多位高層,均未得到回復。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此次停牌與其香港子公司東力實業控股有關,目前幾位高層都在香港,招商地產B轉H的概率不大,想借殼上市的可能性比較大。
B轉H?借殼東力?
關于招商地產B轉H的消息要追溯到3個月前瑞士信貸的一份研究報告,該研報指出,目前招商地產管理層已經證實正考慮B股轉H股事宜,公司有望成為繼萬科之后又一個B股轉H股的地產公司。
但有分析師認為,招商地產和萬科的情況差異較大,對于萬科而言,由于其A、B股股價倒掛,對照H股的市盈率,B轉H后可對A股的股價有所促進,但招商地產轉板后則可能反而拉低A股。
相比而言,招商地產經由子公司東力實業控股實現借殼H股上市一說更加合理。
2012年5月2日,招商地產一紙公告宣布,公司以1.99億港元收購東力實業合計7.498億股股份,占東力實業全部已發行股本的70.18%。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一向專注地產、經營情況良好的招商地產此次卻收購一家以電子產品為主營業務的香港公司,借殼上市的動機明顯。
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徐楓表示,對于房地產來說,資金因素非常重要,國內多家地產都擁有內地和香港雙融資平臺,主要還是由于看重海外融資這個大平臺。
但除了融資因素,招商地產也許還有對于獨立商業地產方面的考慮。根據年報顯示,2012年招商地產投資性物業租賃收入7.3億元,累計出租面積達875.9萬平米。此前招商地產內部人士稱, 2011年末招商地產約800億的總資產規模中,商業地產占比超過10%,約100億元,并且這個比例在未來肯定會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城市綜合體方面。
國泰君安方面表示,收購“殼”公司之后,招商地產可能會效仿華僑城亞洲及保利香港,通過注入資產做大香港公司的模式,實現在港融資甚至部分業務分拆上市。 而有分析認為,2011年3月成立的招商商置定位于“城市區域綜合運營開發”,就是為之后的分拆上市做準備。
內地房產融資難 伸手海外熱潮不減
事實上,內地房企一直把赴港上市視為一條融資捷徑,公開資料顯示,華僑城、保利地產、世茂、天倫置業等多家房地產企業都已在A股和H股分別上市,最近又接連傳出萬達擬收購恒力商業地產大股東65%股權、綠地集團有意收購港股公司盛高置地的消息,被收購方均為港股公司。
有研究報告顯示,未來一兩年,內地房企必須償還貸款和信托總金額達3000億元人民幣,融資需求強烈,而內地IPO形勢依然嚴峻。截至2012年4月,雖然已有166家企業撤銷了上市申請,但目前IPO排隊企業數仍然多達724家。如果按每年200-300家企業境內上市的速度算,也要2-4年才能消化完目前的排隊企業數目。內地IPO排隊企業眾多再加上國家對房地產業的嚴厲調控,面臨資金困境的房地產企業可能會選擇赴港上市。
市場消息指,包括龍光地產、五洲國際、深圳毅德地產投資管理、協信集團、金輝中國以及金山地產在內的至少6家內地房地產企業欲在今年赴港上市。
清科研究中心房地產分析師張琦認為,近期“國五條”出臺的背景下,房地產業處于屬于國家嚴控階段,房地產企業通過間接融資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而被資金和土地兩大難題一直困擾的房地產企業,不得不紛紛選擇赴香港上市融資,減少未來可能出臺的政策所帶來的影響。
另外,海外較低的融資成本也是吸引地產企業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張琦分析,赴港上市后,意味著發行離岸市場債券的權力,而這種債券相對內地其他融資手段而言,成本更小。同時,如果內地銀行向地產商貸款的限制一旦放寬,已經上市的房地產企業可按更好的條款獲得銀行貸款。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截至3月15日,今年已有21家內地房企在境外發債,融資額高達570億元人民幣,逼近去年全年600億元的水平。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