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3-04-23 08:51:51
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蘆山
4月22日上午10時,距離四川蘆山7.0級地震發生已經過去了兩天,但是災區的救援行動一刻也沒有停止。
10時10分,三個身穿藍色制服的救援人員從蘆山縣城的一頂帳篷里跑出來,裝備齊全的他們行色匆匆地趕赴某處救援點。另一位身著藍色制服的救援人員在帳篷內的求助信息記錄板上寫下一行字——“10點10分,平安路上一旅館,地震當天居住人員沒跑出來。”記者了解到剛剛出去的3名救援人員就是趕赴平安路旅館尋找被困人員的北京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員。
走進帳篷,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堆滿資料的辦公桌和四面掛著的寫滿各種信息的記錄板。辦公桌前,一位略顯疲憊的男子在送走一位前來求助的另一個救援團隊的人員后,立馬接聽起來自救援現場的反饋電話,這位男子就是北京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長遠山。
進入帳篷的記者并沒有引起正在專心工作的他的注意,在打了幾次招呼之后,他才舔了舔干裂結痂的嘴唇,開始接受記者的采訪。據了解,遠山所在的這一支救援隊伍的第一批先遣隊,在震后1個小時后便整裝集結,在當天上午11點鐘左右進入震區并展開一系列救援活動。藍天救援隊已經派出10組救援隊趕赴寶興、龍門等各個鄉鎮開展救援行動。而負責在救援隊指揮中心統籌的遠山等工作人員,則不斷接聽來自蘆山各鄉鎮和救援隊伍的求助和反饋電話。
遠山告訴記者,“這次政府的反應速度更快,從應急預案到應急反應都比‘5·12地震’有一個大的飛躍。”不僅僅如此,“民間救援組織的專業性更強了”,遠山表示,在救援過程中遇到了不少自發組織來蘆山搶險的隊伍,這些救援隊伍大多都攜帶著相對專業的救援設備,其中有救援人員也參加過“5·12地震”或是有著相對豐富的救援經驗。
突然響起的鈴聲打斷了遠山的話語,他拿著電話走到求助信息記錄板前寫下,“蘆山縣雙石鎮雙河村,剛剛打來求助電話,還缺少食品、藥品和帳篷。”回到座位上,經過記者的提醒他才想起繼續救援話題的討論。
有著相當豐富救援經驗的遠山還給出了一些建議,“我覺得通往蘆山道路上的一些交通管制措施還有待進一步溝通和完善。”雖然各種事情讓他應接不暇,但是當說到救援的事情,他明顯變得興奮起來,“我們的第一批救援隊伍在地震發生后的3個多小時后,已經進駐蘆山并開始救援,但還是有幾批工作人員因為交通管制等原因,被堵在搶險的路上”。“我覺得對于‘生命’通道的交通管制是有必要的,但是我們作為專業的救援隊伍,是可以有條件的準許快速進入地震現場。術業有專攻,我們也可以幫助醫療人員和解放軍戰士更好的開展救援行動。”
電話鈴聲再次響起,時鐘正好指向10點20分,10分鐘前出去的3位救援人員打來電話,向遠山匯報了剛剛的出勤情況。在表情嚴肅地接完電話后,遠山向周圍的工作人員說道,“沒有發現被困群眾。”
10分鐘的時間,遠山的手機響了3次,處理了兩件求助事件,而當記者離開時他又接起一通新的電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