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3 01:17:5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林鵬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劉林鵬 發自成都
經營業務全面停頓,資金枯竭,員工工資難以為繼,甚至無力支付大額的審計費用……這就是曾經的行業龍頭托普軟件在其去年的年報中自我描述的慘狀。
而一手打造托普軟件的宋如華昨天(4月22日)再次站在了被告席上,這位曾經叱咤風云的商界傳奇人物被控“兩宗罪”:涉嫌挪用資金及合同詐騙。
在4月10日的首次庭審中,宋如華當庭表示,指控與事實有重大出入。昨天的庭審主要是檢方出示新的證據。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托普軟件2012年報顯示,由于全面停產多年,托普軟件去年營業收入為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為-5104.02萬元。
再次庭審 安保升級/
4月10日,宋如華案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首次開庭。
4月12日,檢方就“挪用資金罪”宣讀了相關書證,并出示了證人證言,指出2000年6月和8月兩筆大資金調動沒有經過董事會,部分高管更直接指稱宋如華在托普“管完了”,稱自己被“架空”,只是在公司“掛名”。針對這些書證和證人證言,宋如華答辯稱,因為自己走了,將所有事情往自己身上推,對這些證人證言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在經過了10天休庭之后,昨日(4月22日)上午十點,宋如華一案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繼續開庭審理,這已是宋如華案第四次開庭。
昨日審理,檢方補充了兩位托普軟件關鍵人物證言,對宋如華“挪用資金罪”進一步質證,之后,檢方針對宋如華涉及的第二個罪名“合同詐騙罪”出示證據。
上午10點,隨著審判長一聲槌響,宋如華及虞新友、夏育新、楊德偉等六名被告被法警押入法庭。
檢方就“挪用資金罪”宣讀托普軟件原董事長陳曄和原董事局董事向波的證人證言。針對證言,宋如華指出,有的證人之間存在某種利害關系,他們所提供的證言的真實性應該再充分考察。
檢方就宋如華涉嫌的第二項罪名——“合同詐騙罪”宣讀了第一組書證。
宋如華對房產凍結提出了異議,認為被凍結的房產中除了一處掛名的房產外,其他房產是用自己的工資購買的房屋,尤其是有一處房產是自己在電子科大工作時分配的房屋,他覺得這些房產被凍結可能有些問題。
上午審判匆匆結束,下午庭審于一點半開始,安保升級。下午整個庭審過程,用時三個半鐘頭,由于記者無法進入庭內聽審,只能通過采訪各方了解庭審進程。
近五點,庭審結束,順著人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宋如華的妻子何憶紅女士。
“今天下午,還沒有輪到我們出示證據。”上述人士告訴記者,當問其對案情態度時,何憶紅表示不方便透露。
“下午主要是針對合同詐騙質證。”宋如華辯護律師張凱稱,下午檢方所出示證據的核心是證人證言,其也提供書證,但無直接證據。
“被告人下午所發表意見與上午大同小異。”旁聽律師張卉告訴記者,宋如華下午發言主要內容是當初存錢到銀行,但銀行不讓動,而當時需要資金,于是其用合法方式將錢取出。
“檢察院意思是既然銀行不讓你動,那肯定是有理由的,屬于銀行監管的。”上述人士補充道,但從目前檢方出示的證據看,無法證明銀行拒絕宋如華動用資金有合法原因。
資金枯竭 經營全面停頓/
曾經威震資本市場的托普系如今已經凋零。“托普系”旗下曾擁有150多家子公司,資產號稱上百億元。
在“托普系”到達商業巔峰之時,質疑聲亦隨之而來。2004年3月,宋如華辭去托普軟件董事長、總裁職務,將所持有1800萬股股權以兩元錢的價格轉讓他人,遠赴美國。
由于公司2003年~2006年連續四年發生重大虧損,按照有關規定,托普軟件的股票于2007年5月21日起被終止上市。公司股票于2007年7月23日開始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交易。
而如今的托普軟件又淪落到怎樣的一種境遇?
一份今年3月12日出爐的年報,把這家公司當前的窘境呈現在了投資者面前。
托普軟件的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末,托普軟件總資產為525.75萬元,所有者權益為-17.58億元;由于全面停產多年,托普軟件去年營業收入為零,利潤總額為-5104.02萬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為-5104.02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273.23元。截至2012年末,貨幣資金(銀行存款+現金)僅8.8萬元,其中,現金231.26元,銀行存款88040.06元,且年末銀行存款余額中已被凍結的金額為85982.75元。
“由于本公司存在大量已到期未償還債務、對外擔保連帶清償責任和關聯方大額占用公司資金等事項。”托普軟件在其年報中稱,截至報告日,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生產經營停滯,公司財務狀況嚴重惡化。
托普軟件管理層認為,公司當前形勢非常嚴峻,特別是公司主要經營性資產全部被拍賣,已無力償付剩余債務,使公司失去擺脫目前窘境的基礎,已喪失持續經營能力。
4月14日上午10時,托普軟件2012年度股東大會在沙灣東一路6號7棟2單元2號的公司會議室舉行,繼續聘任夏育新擔任公司董事長、總裁一職。而夏育新此前取保候審,目前正在和宋如華一起接受法院的審理。
值得注意的是,托普軟件的這份年報并未經過審計,原因竟是沒錢付審計費。
對此,托普軟件解釋稱,公司根本無力支付大額的審計費用,公司董事會也與多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過溝通,但最終未能達成協議。
(實習生閆瑩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