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3-04-19 08:50:03
“金磚四國之父”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奧尼周二(4月16日)接受華爾街日報電話專訪時指出,黃金長線已經見頂,而日元的貶值趨勢并未因近期的反彈而有所改變。他預計,在日本央行的持續作用下,日元兌美元的匯率會再度上升7%左右。
事實上,不僅美元,日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貶值幅度也相當明顯。
2013年4月17日,100日元對人民幣匯率已達到6.2871,而2012年9月28日,其匯率為8.1001,短短半年,日元便貶值23.4%,但日元貶值勢頭恐難就此打住。市場預計,隨著日本央行可能進一步放松政策、日本國內投資者調整貨幣頭寸、我國政府逐步收緊貨幣預期之下,日元仍將有較大幅度的貶值。
本世紀以來,日元出現過兩輪大幅貶值,分別為2000年1月至2002年2月以及2005年2月至2007年6月,時長均長達兩年以上,期間中日雙邊貿易增速均受到了影響。
日本作為中國第五大貿易伙伴,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雙邊貿易總值為708.7億美元,占我外貿總值的7.3%。而從中日貿易結構特點來看,中國從日本進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電子產品、汽車零部件和部分化工產品;而中國對日出口商品主要是紡織品、農產品、機電產品等產品。
對出口企業來說,出口的初級產品企業如果用美元計價則對企業的影響相對較小,直接以日元計價則對企業的影響則比較大;另一部分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企業則多以從日本進口主要零部件,利用勞動力優勢加工和組裝出口,只能賺取微薄的加工利潤,伴隨著日元的貶值,日本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加強,或許能迎來新一波的產能轉移。
部分電子和汽車股受益大
日元的不斷貶值對中國進口的影響更大,從局部來看,日本出口中國的產品中40%以上與電子消費類產品(高端零部件、半導體等)相關,其他規模較大的還有塑料及其制品、汽車零部件等等,總體來說國內的部分進口原材料的電子產業和汽車產業會受益于日元的貶值,而與日本電子產品形成競爭的企業其價格優勢會逐步削弱。
電子消費類行業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是考慮日本零部件進口成本占其產品總成本的比重,二是考慮國內廠商與日本廠商在國際市場上是否存在直接競爭關系。一類,例如深紡織A,其偏光片業務60%以上的的采購成本來自于日本,雖然與部分日本廠商(日東電工、力特光電等)產品形成競爭,但在國內市場京東方、華星光電、深天馬以及中電熊貓等面板公司的崛起背景下,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另一類,例如電容、電阻等被動元件廠商,則主要受競爭關系支配,受到的損害比較大。第三類,例如通富微電,很大部分業務收入來自于日本的來料加工復出口,由于仍處于產能轉移的過程中,隨著日本廠商競爭力的增強,其競爭力或許亦會增強。
汽車行業受較大影響主要因為我國有些汽車企業從日本進口汽車零部件,或者直接進口整車銷售,進口成本自然要受益于日元貶值而大幅下降,最終將體現在銷售毛利率的提升方面。例如一汽轎車在一季度預告中表示,自2012年10月以來日元持續貶值,降低了公司進口零部件成本。而龐大集團在2011年年報中表示,公司2011年實際結算時比2010年年底日元貶值疊加結算外匯變更為美元形成匯兌損益8702萬元。
而日元匯率變動也影響著始于1979年的日元貸款項目,由于日元貸款規模大、利率低且還款周期長達30-40年,貸款項目大多是基礎設施項目。在A股中,電力行業有部分企業具有日元貸款,這些電力企業為建電廠向銀行借了大額日元低息貸款,受益于日元趨勢性貶值,這些日元長期債務"價值"自然縮水了,比如*ST漳電和金馬集團。對于這些電力企業來講,日元貶值最后體現在利潤表上的匯兌損益科目。比如2005年,依靠日元貶值帶來的2.15億元巨額匯兌收益,使得*ST漳電當年的凈利潤達到2.39億元。
深紡織A
深紡織主要從事紡織、服裝及相關產品的生產與進出口貿易,兼營物業租賃,但深紡織被資本市場廣泛關注則是其液晶顯示用偏光片業務。根據公司的一季報預告,公司預計虧損450萬元-600萬元,相比2012年第四季度虧損2023萬與第三季度的4202萬元,公司將逐步走出虧損。
公司在液晶顯示用偏光片領域布局多年,目前擁有超過60 人的偏光片團隊,并且從偏光片生產技術領先的國家和地區引進了多名經驗豐富的核心技術人員和高管。公司目前擁有5條偏光片生產線,1,2,3線穩定供給TN/STN液晶顯示市場,而4、5號線主要供給TFT-LCD使用,其中4號TFT-LCD 偏光片生產線已于去年4季度順利爬坡至80%以上良品率,實現華星光電的近5000萬元批量出貨,5號線則稍微延后,并進行二次增發于建設兩條幅寬為1490mm的TFT-LCD用偏光片生產線。據國信證券研報預測,在4、5號線滿產情況下,年總產值大約在12 億元左右,而公司2012年的偏光片總收入僅2.6億。
TAC和PVA材料為偏光片的主要原材料,原材料TAC和PVA成本總共占偏光片成本75%左右,其中TAC成本占比約40-65%,PVA成本占比約10-20%不等。
目前全球TAC膜供應主要集中在富士膠片以及柯尼卡,而PVA膜則主要集中在日本合成以及可樂麗等幾個大廠,公司偏光片業務的成本2.97億元,上證報資訊估計來自于日本的TAC和PVA采購成本在2億左右,并且伴隨著新生產線的全部投產(4-5號線800萬平米,2014年底投產的6-7號線1280萬平米),其采購成本將至少在20億左右,伴隨著日元兩年以上的貶值(20%以上)來看,公司可節省約4億的采購成本。
龐大集團
龐大集團是國內銷售額最大的汽車銷售公司之一,擁有一千多家經銷網點,門店數量位居經銷商行業之首。公司目前銷售車型覆蓋了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多種品牌。由于乘用車市場增速放緩及釣魚島事件影響等原因,公司2012年預計虧損6-7.5億元,隨著車市的逐漸回暖,公司業績有望觸底。
2011年龐大集團汽車銷售業務為506.9億元,而斯巴魯銷售帶來的營收為69.92億元,占比近14%,而斯巴魯業務對公司營業利潤貢獻達到30.4%。2012年上半年斯巴魯業務營收占比下降至10.7%,但是營業利潤占比上升至32.2%,對公司的利潤貢獻舉足輕重。
龐大集團于2004年成為斯巴魯汽車在中國的總代理商之一,開始與富士重工建立產銷關系,幾年來合作順利,創造了中國斯巴魯輝煌的銷售業績。2013年1月17日,龐大集團與日本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正式簽訂合資斯巴魯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合同,該公司注冊資金29.5億日元,投資總額90億日元,其中龐大集團出資40%,富士重工出資60%,此舉意味著龐大集團在斯巴魯銷售方面進一步拓進。但隨著日元大幅貶值,必然對斯巴魯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帶來更強的價格競爭力。
*ST漳電
漳澤電力電源結構以火電為主,其余電源形式為風電。經歷2012年的重組后,公司總裝機容量達到693萬千萬。根據券商研報,預計"十二五"末,公司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00~1500 萬千瓦,裝機規模將再翻一番,占到山西火電裝機的1/3~1/4。并且受益于電價上調和電煤價格的下跌,公司2012年主營發電業務已實現盈利,預計今年能實現摘帽。
*ST漳電在2007年9月28日與中國光大銀行確定了公司6.5年期174.22億日元貸款的掉期保值方案。方案主要內容是,只要美元兌日元匯率在1美元兌75日元至1美元兌125日元之間,*ST漳電擁有按1美元兌125日元的權利,向中國光大銀行兌取日元用于歸還日元貸款本金。2007年當年因為日元升值,該筆日元掉期交易就獲得了9803萬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2010、2011和2012年公司日元掉期交易公允價值變動分別是3574萬元、-7933萬元和-1.42億元。不過2012年底,公司的日元貸款余額還有47.51億日元,折合人民幣3.47億人民幣,預計在2014年上半年還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