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3-04-15 08:50:31
3月底,證監會宣布建立定期新聞發布制度,隨后的兩周時間里,證監會召開了兩次新聞發布會。在這兩次新聞發布會中,諸如首次公開募股(IPO)財務專項檢查、萬福生科財務造假案、券商創新政策延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證券公司非現場開戶等一系列市場關注的熱點話題均得到了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積極答復和回應。及時解答市場疑問,消除了市場疑慮,正面效應逐步顯現。
一些事件的進展被進一步披露,一些問題被澄清,一些傳言謠言被否認,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有問必答。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還承諾,記者只要有問題都可向證監會提出,證監會在匯總之后,將在每周五的新聞發布會上答復。
資本市場是信息市場,投資者對信息極為敏感。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監管經驗不足,我國資本市場信息發布制度建設顧慮重重。不甚通暢的信息渠道,使得市場傳言謠言橫行于市,很容易讓市場處于一個不確定狀態,加劇了市場波動。而隨著網絡社會的到來,新媒體技術層出不窮,信息傳播速度明顯加快,稍有風吹草動,股市就會出現波動。與此同時,一些不法分子借助新的傳播工具傳播謠言,對市場監管提出了嚴峻挑戰。
而肖鋼履新證監會主席之后推動建立的定期新聞發布制度,適應了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表明了監管部門“從我做起”落實資本市場“三公”原則的決心,彰顯了監管自信。
定期新聞發布制度,一方面立足于信息的公開化,另一方面立足于發布的制度化。這或許可以稱之為證券期貨監管走向成熟的兩條必行之路。本質而言,資本市場作為公眾市場,必須踐行信息的公開化和發布的制度化。從這個方面來說,證監會實踐定期新聞發布制度,緊緊抓住公開化和制度化兩個原則,不僅對于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底氣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也有借鑒價值。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