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9 01:05:20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皇甫嘉
每經實習記者 皇甫嘉
2011年,金葉珠寶(000587,收盤價9.79元)大股東在股改時曾承諾給上市公司注入優質黃金礦產資源。
今年1月,在承諾即將“撞線”之時,公司宣布擬以23億收購5家黃金珠寶企業,并已在股東大會上得到通過,僅差證監會的核準。
但前日,金葉珠寶卻宣布由于“投資者建議踴躍”而終止此次收購,消息公布后,昨日(4月8日)公司股價跌幅近7%,各路資金爭相出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公司此次收購的5家黃金珠寶企業在2012年不約而同出現了存貨飛速攀升、巨額增資的現象,同時根據中磊會計師事務所預測5家企業將在2013年合計實現2億元以上的凈利潤,但它們在過去兩年的合計業績分別為虧損320萬元、盈利4500萬元。
終止重組為投資者“考慮”/
金葉珠寶高達23.11億元的收購方案,在僅需證監會核準便能如期發行的情況下,昨日公司突然以“投資者建議踴躍”為由緊急叫停。
同時,公司與控股股東深圳九五投資(以下簡稱九五投資)承諾,自公告披露之日三月內不再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待相關的市場條件成熟,再擇機重啟非公開發行股票相關議案。
資料顯示,今年2月1日,金葉珠寶擬向8位特定機構對象以11.98元/股的價格,定增發行1.93億股,募集資金23.11億元用于收購國內5家黃金珠寶企業和補充流動資金。
終止收購的消息一出,昨日金葉珠寶股價應聲下跌,盤中最低至9.45元,創下一年來新低。
龍虎榜數據顯示,東興證券泉州溫陵北路營業部賣出638.77萬元,國元證券上海東方路營業部賣出479.22萬元,剩余中投證券、東莞證券、中信建投三家營業部共計賣出634.72萬元。
“董事會也通過了,股東大會也表決了,臨門一腳前以考慮投資者感受的理由終止數十億的重組方案,這似乎有點不合邏輯。公司什么時候這么重視投資者的建議了?”某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
為進一步了解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試圖聯系金葉珠寶證券事務部,電話撥通后被轉至總機,但接線人員先表示“證券部有多位工作人員需要實名轉接”,而后表示“沒有證券部”,在記者堅決要求轉至董秘辦時,該工作人員以“恐怕不方便”的理由拒絕。
撞線重組令人玩味/
此次終止收購無異于控股股東當初的承諾完全落空,盡管公司方面對此三緘其口,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此次重組推出的時機頗為玩味。
2011年6月4日,九五投資作為戰略投資者入主金葉珠寶,當時九五投資承諾自股改實施完成之日起18個月內,以包括但不限于定增在內的方式向上市公司注入凈資產價值不低于20億元的優質黃金礦產資源或符合《重組框架協議》規定條件的其他優質資產。
承諾過后,公司立即迎來了連續5個漲停板,但此后有關定增的承諾便一直沒有下文。
2013年1月8日,在大股東承諾即將撞線之時,公司終于停牌宣布與大股東籌劃定增發行相關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8日,公司股改后首批限售股解禁,共計870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62%。
“承諾大限當頭,重組預案卻在限售股解禁后才‘精準’推出,公司此舉有托市嫌疑,無異于授人以口實。”上述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
擬收購企業突擊增資/
2月1日,金葉珠寶終于宣布了重組預案,但無論是定增對象還是擬收購的珠寶企業,各種亂象均引得市場的一片質疑。
根據預案,公司募集資金共計23.11億元,其中22.83億元用于收購山東太陽名翠世家、河南金利福、北京興龍馬、深圳帝壹實業和深圳粵通國際5家黃金珠寶企業。
公開信息顯示,上述5家企業在2012年度存貨均出現了巨額的攀升,一年間便增加了18.14億元。
令人生疑的是,財報顯示上述五家企業的存貨中,高達8.16億元的存貨顯示為“發出商品”,占到了存貨的四成左右,但在2011年中上述企業卻并沒有“發出商品”。與此同時,上述五家企業在2012年間再一次不約而同出現大額增資的現象,五家企業去年合計增資21.36億元。
“一個月之后,金葉珠寶便從全國各地找到了資產如此類似的五家企業,似乎無法單單以巧合來進行解釋。”上述市場人士表示。
從市場表現來看,投資者對公司充滿疑云的定增也并不買賬,2月1日復牌時公司股價以巨量跌停收盤。
同時,根據中磊會計師事務所出局的《盈利預測審核報告》,五家黃金珠寶企業預計2013年將實現共計2.09億元的凈利潤,但資料顯示,五家黃金珠寶企業2011年度凈利潤合計虧損319.41萬元,2012年度凈利潤合計4506.54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中磊會計師事務所由于同為萬福生科的審計機構,目前因后者虛增利潤已深陷“造假風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