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8 00:56:0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在汽車集團中位居第四的長安汽車(000625,SZ)正展開一場追逐戰。用其總裁張寶林的表述就是,2013年是長安汽車的關鍵年。“關鍵”的原因是,長安今年計劃在自主品牌板塊實現盈利,而這一目標將主要依靠轎車來實現。
實際上,曾位列微車市場 “四強”之一的長安汽車,在收編昌河和哈飛之后,面對上汽通用五菱的強勢挑戰,其微車業務每況愈下。
對此,長安汽車更愿將這一變化解讀為自己的選擇。張寶林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透露,到2020年,長安汽車自主品牌銷量中,乘用車和商用車將各占50%。這意味著,從2013年開始,長安乘用車板塊將必須大幅增長,才能追趕上其微車板塊的現有規模。微車增長不濟的情況下,長安汽車也有意改變策略,發力中高端乘用車市場。
微車“四強鼎立”已不再/
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長安自主品牌汽車銷量共計74.83萬輛,其中,轎車銷量為22.31萬輛,SUV車型銷量為6573輛,微客銷量為51.86萬輛。在微客市場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長安轎車與微車的市場差距尚在一半以上。
微車方面,長安汽車已有意改變策略。2012年,上汽通用五菱在微車市場取得121.23萬輛的市場表現,中國長安旗下長安、哈飛和昌河三家銷量不及五菱一半,曾經微車“四強鼎立”的情景已不再。
“目前,長安與昌河、哈飛是在中國長安旗下并行的子公司。”長安集團公關部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多次整合未果的中國長安微車板塊短期內并無破冰的可能性,有分析人士表示,這成為長安微車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的另一原因。
實際上,在“四大”的傳統汽車集團排名中,位居第四的長安汽車與前三名的差距越來越遠,而北汽集團的追趕也日漸緊迫。
發力中高級車乘用車/
在乘用車市場向好、微車市場短期難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長安汽車開始在乘用車板塊加大投入。
今年,集團自主品牌集中發力中高級車型,在一汽紅旗、北汽紳寶先后確定上市時間之后,長安睿騁也加入這一陣營。
去年,長安在北京分公司舉行了睿騁下線儀式,與其他集團一樣,長安希望將其打造為一款由政府采購引領發力的中高端車型。
從微型車奔奔MINI到悅翔、逸動,再到睿騁,長安在乘用車市場逐一爬坡。
張寶林向記者介紹,中高級轎車在自主產品發展過程中是肯定要走的一條路,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車主要還是A級、B級和一部分C級車,長安的睿騁算C級車。
在長安的既定戰略中,實現高速增長的關鍵,是自主品牌轎車的發力。“據我們所知,目前集團自主品牌還沒有盈利先例,長安在今年要實現突破。”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總結長安在中高級車市場的嘗試,張寶林表示,在品牌的塑造方面,長安有明確的品牌規劃。產品質量做好了,品牌就可以得到提升。另外,銷售渠道和品牌傳播是打造中高級車品牌的另外兩個重點。
此前,長安發布了“2020愿景”,即到2020年,成為世界一流的汽車企業,并在2020年以前達到600萬輛的規模,其中自主品牌占比達到一半以上。
張寶林還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長安對自主品牌有了更為明確的劃分,在堅持“微車為本、轎車為主”發展方式的戰略下,自主品牌乘用車占自主品牌銷量將達到一半。
“轎車市場是重中之重。”長安汽車內部員工向記者表示,無論在資金傾斜上,還是在關注度上,發力中高級乘用車市場的戰役已經打響。
利潤對標合資/
“我們的睿騁,在利潤上絕對不會低于合資品牌。”上述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我們是做微車起家的,如果上來就做B級車,消費者接受難度很大。”上述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長安目前面臨品牌力不足的問題。
為了保證乘用車品牌形象高端化的提升,長安汽車已將商用車部分成立單獨銷售事業部,在管理、渠道等,多方面都自行發展。“這種剝離重點考慮的就是重塑長安汽車的品牌形象。”上述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不能讓消費者看到長安汽車,就想起微車。”
從悅翔開始,長安自主乘用車開始“五國九地”共同研發。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李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長安堅持自己主導產品定義,集合來自上述地區的優勢資源,將成為長安的關鍵優勢。
張寶林向記者坦言,“今年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長安汽車今年的目標是要力爭超過200萬輛。”
他向記者介紹,長安汽車應該說抓住了比較好的機遇,通過各種前期的準備工作,1~2月份長安汽車總共銷售汽車33.5萬輛,同比增長達到25%,高于行業10個百分點。其中,有兩個板塊增長非常明顯,一個是自主品牌板塊,長安自主乘用車1~2月份同比增長達到了99%,同期在國內的自主品牌當中增幅最高;另外一個板塊是長安福特,1~2月,長安福特增長達到78%,在國內合資企業當中也是最高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