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3-03-27 08:49:19
A股近期震蕩頻繁,弱經濟復蘇預期醞釀出市場普遍擔憂情緒,“國五條”地方版細則出臺等諸多不確定因素讓不少投資者越發謹慎。下一波行情究竟何時才能啟動?多空交織市場如何把握投資機會?本期《中證面對面》邀請柏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分析師夏立傳、圓融方德投資高級研究員尹國紅對此進行深入討論。
市場延續波段震蕩
中國證券報:目前的市場不確定因素較多,比如流動性收緊、IPO重啟擔憂、企業盈利情況、外部增量資金支撐不確定等等,這些可能會增加投資者的擔憂情緒,應該如何解讀?下一輪行情又會何時出現?
夏立傳:“兩會”之后市場開始顯現很多不利因素,一方面原有預期與實際結果存在差距導致市場調整。二是物價上漲帶來貨幣政策從緊。這是因為CPI、食品價格的周期開始往上走,通脹壓力較大。同時經濟屬于弱復蘇但并不會發生逆轉,預期管理層會出臺相關利好經濟的政策,宏觀和貨幣政策兩者交替,市場就會處于波段震蕩的狀態。
未來市場如果真有第二輪行情,一是管理層出臺新的政策超出市場預期;二是宏觀經濟穩定、持續向上,這兩個方面如果出現亮點。市場就會轉入上漲趨勢中,否則還是震蕩。
尹國紅:從目前的市場趨勢來看,已經進入了橫盤震蕩的格局,但個股的活躍度會大大增加。實際上,市場正在采用震蕩的方式消化之前大幅上漲之后的獲利盤,之后隨著政策向好,比如說流動性逐漸放松,可能A股市場又會迎來新一波機會。
中國證券報:從宏觀政策來看,廣東出臺的地方版“國五條”細則無疑最受市場關注,這對宏觀經濟及市場的影響會怎樣?地產、銀行等周期類股票又會如何表現?
夏立傳:廣東最新的細則只是強調了限購,對于20%的稅還沒有具體的說法,所以地產股還是比較穩定。如果調控政策有連續性的話,先調控交易量,然后再打價格,就會進而影響房地產的投資了,不管是對宏觀市場還是房地產企業的盈利情況都會有影響。從長期看,潛在的政策走向應該引起重視。
挖掘新興產業成長機會
中國證券報:盡管充滿不確定因素和擔憂情緒,但市場中仍然不乏題材機會,比如4G產業前期持續受到關注,如何看待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板塊及相關成長股的表現?
夏立傳:未來管理層主要的方向可能是調整結構,比如改善社會公平問題,改革政府的職能,進行市場化的改革,不再一味追求GDP。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型企業不會有多大的增長空間,盈利水平也相對會穩定在一般的水平上。成長性機會相反會出現在國家鼓勵的新興產業里,包括4G概念、環保、智慧城市、互聯網都比較看好。
尹國紅:4G概念中不僅應關注一些設備類股票的上漲,還要關注由此衍生的受益行業以及對上市公司真正的受益點。比如4G網絡可能會給文化傳媒類公司帶來更多的業績增長機會,尤其是它們大部分都屬于創業板公司,稍稍分到的流量都可能會對業績帶來很大的增加,進而對股價產生很好的影響。所以大體量公司的投資機會可能不會特別大,重點應該關注當中的小體量公司,從走勢上就能看得出來,它們這一段時間的走勢比傳統上市公司要好。
中國證券報:面對現在頻繁震蕩的市場行情,投資者應該進行怎樣的配置操作?
夏立傳:建議輕倉或者是最多50%倉位。在板塊機會上,一是軍工類,二是環保類,有關清潔空氣方面的機會不僅是題材,而是一種產業。第三個是跟城鎮化有關的東西,除了對房地產企業利好之外,包括城市交通的建設、城市消費都會有相應的帶動,城鎮化促進的民生其實最后都要在必需消費品里做文章。
尹國紅:目前的市場,一個機會是在醫藥方面。另一個機會是環保板塊,國家對環保方面的投資會加大,而且近兩年環保股的業績已經逐漸體現出來。還有消費電子類,智能手機的逐漸普及對于消費電子類的配件需求也會逐漸加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