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1 01:04:1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遏制鋪張浪費之風,需要積極探索如何建立長效監督機制。特此建議施行公務消費發票雙重(單位與經辦人)實名制制度。”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如是寫道。
賈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央“八項規定”和“六項禁令”出臺后,公款吃請之風得到明顯遏制,但如何長遠防止其“死灰復燃”,不可能只依靠媒體和群眾監督以及紀委在豪華飯店的蹲點等方式。鋪張浪費、公款宴請大吃大喝有轉入“地下”、轉到內部餐廳等情況,還有公務宴請化整為零、“隱姓埋名”的情況,宴請單位成了一些酒樓最大的機密。
發票是公款消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完善發票報銷制度用以遏制公款消費不失為一個好機制。
目前在公務消費環節,發票發揮的作用不足。作為一種報銷憑證,現在機關單位個人或集體進行公務消費時,開票名稱通常都是直接開單位名稱。
賈康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樣做有幾個弱點,比如只能進行總量監督,無法進一步知曉消費細節。很多單位都有定點招待宴請餐廳,一般采取按年結賬的辦法,開一次或幾次發票,最后做賬時,只能看到全年消費總數,不能看到消費次數和單次消費金額。
舉例來說,一次消費兩萬元,存在不合理情況的可能性就會很大,而一百次消費兩百元,則存在不合理、不節約問題的可能性就較小。但目前情況下無法使這些內容清晰化。
作為中國財稅領域權威專家,賈康還列舉了另外兩個缺點,一個是發票獲取成本低。現在市場上假發票很容易被獲取,如果想用假發票來沖抵做賬,只要花很低的價格就可以從不法分子手中買到。另一個便是容易推脫責任。在監督和追究貪污浪費責任時,除非現場將當事人認定,否則在一大堆抬頭均為同一個單位名稱的發票中,很難判斷出這個單位中,哪個人存在鋪張浪費、大吃大喝的行為,給不遵守節約從儉原則留下可鉆空子的空間。
賈康建議,如果采取消費發票雙重實名制,凡 “三公消費”內容,在必須開發票的基礎上,不僅要開上單位的抬頭,而且需要在開票人出具身份證后,在發票上注明開票人的姓名。“這樣不僅可以見到消費總數,還可以見到消費行為經辦人、責任人。如果此舉能落實,公款消費將不再那么含糊,因為每一筆消費都有直接經辦人的姓名。”賈康說,具有公款報銷權限的公職人員在消費之后,用發票報銷過程中,也需要謹慎思考這筆費用是否合理,而且也能有效減少連續消費多次、統一開票后可以含糊其辭的可能性。
此外,發票雙重實名制之后,經辦人一望而知,用假發票和非實報實銷的可能性會被降低。
“實行公務消費發票雙重實名制,有利于保證公平透明,加強監督的力度和便捷度。”賈康說,當紀委或者審計部門核查公務單位的財務時,涉及三公消費的內容,可以清晰看到每一筆消費都是由單位哪個人經辦消費的,如果感覺數額明顯超出合理范圍,或者消費次數過于頻繁,便可以直接質詢當事人,讓其提供合理解釋。
這樣一來,無論單位個人在哪里公款消費、吃喝多少,在發票報銷環節都能一清二楚,就能給大吃大喝者以足夠的心理震懾,進而較有效地遏制大吃大喝、鋪張浪費行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