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02-21 10:30:32
2013年盡管推動和抑制消費增長的因素同時存在,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依然強勁,消費將持續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保持消費持續拉動力仍需各方呵護
中國經濟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對外的依賴度將不斷降低,而消費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消費市場的發展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所面臨的重大課題。從短期看,提振消費應當完善鼓勵居民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對于已經出臺或即將到期的擴大消費政策,應及時制定相應的接續和替代政策,保證擴大消費政策的連續性。此外,對于網絡購物、電子商務等新興、有活力的消費方式,需要為其長遠、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1.盡快出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逐步使勞動者報酬比重提高至45%左右。
要進一步擴大消費,建議繼續調整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分配向勞動者傾斜,三年內逐步使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例提升為45%左右。具體做法:
一是將經濟增長和職工收益密切掛鉤,建立健全不同部門、行業和地區職工工資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大體同步的機制,將兩者增長關系作為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之一。
二是降低政府稅收占國民收入的比重。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政府稅收所占比重較高,2004-2008年各項稅收(扣除企業所得稅)占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比重為14%-15%,高于日本4-5個百分點。如果政府稅收所得降低4個百分點轉移給居民,每年大約可使勞動者報酬增加11000多億元,勞動者報酬占比將提高3-4個百分點。
2.建立良好的社會保障拉動消費,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支出,提升居民消費信心。
近年來,我國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改善民生,提高居民保障水平,但目前社保體系和福利制度還不完善,居民為應對失業、養老、醫療、意外等社會保障問題,不得不約束消費,加大儲蓄力度。既然我國居民保守消費模式主要是由于社會保障方面的問題造成的,因此,變保守消費模式為適度超前消費模式,就要以強化社會保障為突破口。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總體水平的提高和可供支配財力的增加,我國要逐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最終實現全民社會保障的目標。
(1)擴大社會保障范圍。將城市未納入社會保障范圍的人口全部納入社會保障的范圍;將農村無子女戶、無子戶、獨生子女戶、喪失勞動能力戶的人口納入社會保障的范圍;將其他農村人口全部納入社會保障的范圍并最終實現全民社會保障的目標。
(2)增加社會保障項目。要將教育、住房納入社會保障。如對城鎮低收入戶實行住房保障,提供廉租房、低價福利房等;如普及城鄉12年制義務教育,大幅度降低居民普通教育的開支;如降低居民高等教育的費用開支,對城鎮、農村低收入戶子女上大學或職業學校,實行免學費并提供助學金的保障制度等等。
(3)提高社會保障力度。在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增加社會保障項目的同時,要逐步提高失業、醫療、養老、教育、住房等所有項目的社會保障力度,解除或減輕居民的后顧之憂。
3.優化網絡購物環境,為電子商務大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網絡購物的法律體系,規范網絡購物市場的運行。借鑒發達地區的經驗,出臺規范網絡購物市場健康運行的法規條例,進一步規范交易程序和行為、保障交易公平和安全、清晰界定責任的法律功效;
二是要建立健全電子商務法規,盡快建立健全適應于目前環境下的新法規、政策條例,才能使網購經濟在法制軌道上健康有序地發展;
三是要營造安全便捷的電子支付環境。電子支付是網購買賣雙方交易的重要環節,但是電子支付平臺的安全系數還有待提高,需要相關部門一方面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不法行為,提高電子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要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和創新提高電子商務安全性的新技術和新措施。
4.加大力度降低房價,減輕居民的消費負擔。
安居才能樂業,住房消費應該提倡,也應該鼓勵,但應千方百計把房價降下來,保證絕大多數消費者有能力承受相應的房價。擴大住房消費,一方面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把大多數民眾的存款都投放到住房上,要盡快改變已經出現的居民住房消費透支現象,改變因購房而擠占其他消費的問題,努力使居住開支占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內;另一方面不能把發展房地產開發業作為戰略重點,而應當是在不影響耕地和環境保護等關系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因素的基礎上,發揮住房消費對內需的拉動力。
5.整頓消費環境,適度引導消費。
消費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也影響消費潛力的釋放。一是要大力改善消費環境,提高居民消費意愿。構建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公正、誠信友好的社會消費環境,為消費者營造想消費、敢消費的消費氛圍。二是要著力創新鼓勵消費的政策,拓寬消費領域。對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一攬子鼓勵消費的政策要繼續實施并不斷完善。鼓勵綠色、低碳、環保消費,促進綠色、低碳、節能、健康消費方式的形成和發展,適當調低或取消部分已成為居民日常消費品的稅收。三是要積極引導消費,培育消費熱點。對近年來迅猛發展的旅游、健身以及各種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消費,應加強政策引導,大幅度降低服務性消費成本,提高服務消費水平,鼓勵和吸引居民擴大服務消費。
可以預計,今后我國將有更多促進和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出臺,與此相應的管理、服務、監督等一系列相關制度也要及時跟上,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凈化市場環境。只有用完善的規則理順消費秩序,用服務的改善提升消費動力,營造一個可信賴的消費環境,才能讓消費者放心消費、舒心消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