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CPI同比"低頭"環比"抬頭" 蛇年物價何去何從?

新華網 2013-02-08 17:11:14

國家統計局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月份CPI同比上漲2.0%,同比漲幅回落的原因在于“春節錯位效應”;而環比漲幅擴大至1.0%則說明,節日效應等季節性因素將推動近期物價上行。面對消費品的季節性上漲,百姓如何過個實惠年?而蛇年物價又將何去何從?

CPI同比“低頭”環比“抬頭”

1月份CPI同比上漲2.0%,比2012年12月份的同比漲幅回落0.5個百分點,“春節錯位效應”的影響明顯。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認為,今年1月份和去年12月份同比價格指數的對比基數不同,作為今年1月份CPI的基期,去年1月份物價由于龍年春節的影響處于較高水平,這也導致今年1月份物價同比漲幅回落。

1月份CPI環比上漲1.0%,是自2012年2月份以來月度環比漲幅的最高值。食品價格環比上漲2.8%,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92個百分點,其中蔬菜和肉類價格的上漲尤其突出。“1月份南方出現的持續低溫陰雨、北方地區的霧霾和局部地區的雪災,使蔬菜等鮮活農產品的生產和運輸受到較大影響,價格上漲比較明顯。”余秋梅表示。

蛇年春節在今年2月份,節日效應也正在顯現。“春節快到了,而最近上海天氣轉濕冷,尤其是綠葉菜,包括青菜、菠菜等蔬菜價格每斤漲了0.5元到1元。”上海市廣元路上銷售蔬菜的朱阿姨表示。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殷醒民分析稱,臨近春節進入消費旺季、翹尾因素的疊加,會讓2013年1季度的物價同比和環比整體有所上升。而隨著節日因素的消除和天氣狀況的好轉,食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勢頭將趨于平穩。

如何過個實惠年?

面對春節前后消費品的季節性上漲,如何過個性價比高的年,老百姓有不少妙招。

重慶市民林煥群的妙招是“提前囤貨”。“今年的元旦和春節相隔1個月左右,早在商場元旦促銷時我就開始準備年貨,在一次促銷時,我買到的牛奶便宜了20%左右,而另一次促銷則是扒雞、火腿等臘味買一贈一。”林煥群總結認為,逢年過節,商場、超市促銷活動層出不窮,但不同商品促銷活動時段不一,“多逛市場、早備年貨單”往往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年貨。

上海市民劉宇的妙招是“舍近求遠”。“盡管我家附近有一個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的菜市場,但為了買到更便宜的肉禽蛋制品,我和妻子還是去了曹安、銅川市場大批購買豬肉、水產、雞蛋等商品,價格更低,品種更豐富。”劉宇介紹。

年輕白領李文婧的妙招則是“上網獵便宜”。“各大網購平臺相繼推出年貨頻道;團購網站也針對春節有一些活動。活動期間山楂等果脯比平時便宜了一半;小核桃、碧根果等干果價格也打了6-7折。”李文婧表示,“不過一些網店在春節前幾天就停止發貨了,要是沒看清楚網店提示,很可能過了元宵節都沒見著年貨。”

更多的民眾則打算通過“光盤行動”來提升過年的性價比。上海市民張樹元家的團年飯一直以來都是由他準備的,今年他打算“拋棄”以往“菜多、分量大、氣勢足”的風格,走“精致化路線”。“每種菜分量少一些,菜配得精致一些,各種營養成分不要重復,盡量每頓不要剩,讓家人吃出健康、吃出風尚。”

蛇年物價如何走?

過完年,物價又將如何變化?業內人士預測,蛇年通脹壓力仍然存在。

經濟學者易憲容認為,牽動物價走勢的豬肉價格已經基本結束下行通道,今年可能逐漸進入上行通道;而國內外貨幣政策變化、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類產品價格的市場化、服務業改革幅度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帶來的輸入型通貨膨脹等因素,都會對2013年國內物價上漲形成壓力。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當前物價對需求擴張仍比較敏感,需要特別關注預期變化可能對未來物價產生的影響。

但亦有觀點認為,蛇年物價將平穩運行。在殷醒民看來,由于2011年、2012年貨幣政策相對較緊,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來消化貨幣政策的影響,這也意味著今年物價上漲幅度仍將處于溫和水平。多個市場機構預計,2013年CPI較2012年上漲3.0%以內。

老百姓期待的生活水平提高,則不僅僅通過物價穩定來保證。近日,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從初次分配、二次分配、農民增收、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為老百姓在蛇年“錢包鼓起來”的愿望帶來實實在在的承諾。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收入增加不被通脹沖減,才能讓百姓真正感到購買力的增加。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等專家亦認為,在增收入、控物價的同時應強化城市最低社會保障標準和價格補貼與物價上漲的聯動機制,減少基本生活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

責編 吳永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