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2-04 16:55:41
首先要穩住農業,穩中求進抓落實,穩糧增收帶全局,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保供增收”取得新進展,在全面推進中提高農業現代化建設水平。
四、強化農業生產風險防控,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14.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狠抓執法監管,加強技術指導,推進標準化生產和全程質量管控。深入推進專項治理,重點打擊種植菜果茶非法使用高毒農藥和制售假劣農資違法行為,嚴厲整治飼養畜禽非法添加“瘦肉精”、違規用藥和濫用獸用抗生素,繼續開展生鮮乳專項整治,嚴格查處養殖水產品非法使用孔雀石綠、硝基呋喃。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農獸藥殘留標準制修訂,強化“三品一標”認證監管,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安全監測監督。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開展風險隱患摸底評估,強化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抓好輿情預警和應急處置,做好生產指導和消費引導。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完善縣鄉兩級監管機構,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市)創建,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試點和全程控制。
15.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水平。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逐步實施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防治策略。狠抓強制免疫、監測預警和移動監管等關鍵措施落實,制定實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布魯氏菌病等防治計劃。深入推進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加強國家優勢畜牧業產業帶、人畜共患病重點流行區、外來動物疫病傳入高風險區、動物疫病防治優勢區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以國家、省、市、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體的監測網絡,重點提高縣級監測診斷能力,抓好突發疫情應急處置。強化動物衛生監督,推動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模式創新,逐步推行動物和動物產品指定通道出入制度,加強動物標識和動物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執業獸醫和官方獸醫制度,嚴格畜牧獸醫行政執法。抓好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進一步提高獸醫科技支撐能力。
16.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部門聯動機制,加強災情監測調度預警。制定完善重大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機制。制定分區域、分品種、分季節的技術指導意見,加強分類指導服務。積極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做好種子繁育基地和重點區域的重大植物疫情監管與阻截防控,強化遷飛性、流行性病蟲害應急處置與聯防聯控。加強防災抗災物資儲備能力建設,強化生產資料調劑調運,保障災后生產物資需要。加強救災技術指導和服務,充分發揮農機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17.推進農業安全生產。認真貫徹實施《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以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創建為重點,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和質量監督管理,組織開展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強化漁船檢驗安全管理,加強漁船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船員培訓,完善漁船船員培訓、考試和發證制度,扎實做好漁業船舶水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等工作。進一步加強草原火災監測預警體系和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火情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墾區安全生產工作。
五、扎實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18.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啟動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試點,推動形成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緊密銜接的新型農業科技體系。加快培育一批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新品種(系),啟動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和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育種計劃,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研制。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大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實施力度,加快研究應對農業災害重大關鍵技術。加快實施《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規劃》,強化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平臺、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鼓勵涉農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推動骨干企業與優勢農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實質性的產學研協同創新聯合體,引導和支持企業主持或參與農業科技項目,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強化農業科研院所聯合與合作,建立健全分工協作機制,探索構建區域農業科技協作體系。
19.加快現代種業發展。全面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精神。加快培育壯大骨干種子企業,支持種子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種。著力構建種業科技創新平臺,加快種質基因資源發掘及信息庫建設,制定品種交易管理辦法,建立植物新品種權轉讓和交易平臺。著力推動糧棉油生產大縣建立新品種引進示范體系,抓好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加強種子供應體系建設,支持地方和骨干企業優化良種繁育基地布局,加快改造一批種子生產加工中心。加強種子市場監管,組織開展“打假護權”專項行動。開展《種子法》修訂調研,完善品種審定、種子標簽等配套法規制度。啟動種業人才培養計劃。推進種子企業誠信建設,加強行業自律,打造企業品牌。
20.推廣應用重大成果和關鍵技術。深入實施新修訂的《農業技術推廣法》,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繼續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財政補助項目和條件建設項目,強化條件、人才、機制支撐,建立補助經費與服務績效掛鉤的激勵機制。支持農墾系統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著力抓好重大科研成果和關鍵技術推廣應用,重點推廣小麥“一噴三防”、水稻大棚育秧、玉米馬鈴薯地膜覆蓋和抗旱“坐水種”、機插秧、水肥一體化、機械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關鍵技術,在蔬菜水果優勢區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大力推廣超級稻,推動玉米優良品種、栽培技術、工程機械技術融合。
21.加大農業農村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力度。深入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強化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的管理。繼續組織實施萬名農業技術推廣骨干培養計劃,加快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認定試點工作,探索建立認定工作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重點加大專業大戶、初高中畢業生、返鄉創業農民工、退役軍人的教育培養力度。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探索建立教育培養、認定管理、支持扶持銜接配套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體系。大力實施陽光工程,構建普及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民學歷教育培訓三位一體的培訓體系。建設合作社帶頭人人才庫和培訓基地,廣泛開展合作社帶頭人、農民經紀人、經營管理人員和輔導員培訓,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合作社工作。
六、大力推進重大工程建設,提升農業物質裝備水平
22.組織落實重大項目。繼續推進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加大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實施力度,推動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深入開展都市現代農業交流推進活動。爭取啟動建設國家級優勢種子生產基地,認定一批國家級種子生產基地,加快新品種引進示范場建設,提高種養業良種工程和動植物保護工程建設質量。繼續實施好農村沼氣、保護性耕作、天然草原退牧還草等工程建設。加強新的重大工程謀劃,推動編制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能力建設規劃,啟動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基礎設施、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定居工程等專項規劃。
23.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規范高效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爭取實施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關鍵環節作業補貼。推進農機以舊換新試點,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加強農機關鍵零部件和重點產品研發,加快推進薄弱環節機械化。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推動雙季稻地區機插秧和華北、黃淮海、東北地區玉米機收發展,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和園藝作物、牧草、畜禽、水產等生產機械化。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鼓勵支持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和農機大戶增強作業服務能力。繼續推進農機化示范區建設,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擴大保護性耕作、精量播種、化肥深施、節水灌溉、高效植保等農機化新技術應用面積。強化農機試驗鑒定和質量監管工作。
24.加快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穩定農墾糧食和棉花種植面積,優化生產布局,提高單產水平。根據優勢區域布局,因地制宜發展農墾現代種業和養殖業等高效特色產業,繼續開展農墾現代化養殖場標準化提升活動。加強農墾物質裝備建設,推進水稻、玉米、棉花、馬鈴薯和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開展農墾農機標準化示范場創建活動。加強熱作標準化示范園建設,繼續實施天然橡膠良種補貼、技術推廣、病蟲害監測與防控、種質資源保護等項目,組織開展天然橡膠非生產期撫管補貼試點。以100個全國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場為主體,深入開展農墾“現代農業示范提升活動”。繼續組織實施好農墾危房改造和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25.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加快落實好示范區“以獎代補”政策,推動涉農資金整合,加大對示范區傾斜支持力度。著力推進高標準農田、特色農業園、規模養殖場、加工物流園區建設,發展壯大主導產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組織認定第三批示范區,推進示范區加強產學研合作,創新農業融資服務體制機制,探索農業新型經營體系建設模式,推動試點示范區率先突破經營規模小、投入分散、金融服務滯后等制約瓶頸。舉辦示范區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暨投資貿易洽談活動,開展示范區發展建設考核評價。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