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2-01 10:13:07
業界一直以來的呼吁是希望對保健品實行品種管理,將其審批和市場監管給一個部門,發生任何問題對此部門直接問責。
每經網北京2月1日電(記者 黃志偉) 春節臨近,保健品消費又進入高峰。日前,國家食藥監局對保健品消費提出四大警示,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時一定要購買具有保健食品標示的產品,并且仔細閱讀食品說明書,有針對性的選擇。此外,國家食藥監局還提醒消費者,保健食品不能夠替代藥品,以免延誤病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保健協會了解到,目前保健品行業規模已經達到了近1000億,醞釀中的《保健食品監管條例》部分保健品將改成備案制,保健品產業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不過,保健品市場在飛速擴容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合規的現象,例如虛增保健品的保健功能,夸大保健品功效等等,國家食藥監局雖然定期公布違法廣告,但是這些違法行為似乎難以徹底根除。
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表示,針對保健食品違法廣告屢禁不止的情況,除了曝光違規廣告外,國家食藥監局也在采取一些積極措施,比如暫停銷售、勒令企業停產、要求企業在同樣的版面刊登更正啟事等,但是,目前的分段監管體制下并不能有效遏制違法行為。
據介紹,目前保健品在市場監管仍是多環節、多部門進行監管。在查出保健品違法廣告后,食藥監局沒有處罰權利,只能移交工商局處罰,一方面是時間太長時效性低,不能有效遏制風險和危害進一步擴散,另一方面,和違法所得相比,企業處罰力度不大,不能有效制止下一次違法行為。
“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體制必須改變。”張永建表示,業界一直以來的呼吁是希望對保健品實行品種管理,將其審批和市場監管給一個部門,發生任何問題對此部門直接問責。
在購買的渠道上,國家藥監局還特意提醒消費,必須要在信譽好、證照齊全的正規渠道購買。對此,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蔣華陽表示,網上購物日漸受到消費者青睞,保健品企業為擴寬銷售渠道將部分業務轉移到線上,春節前是保健品消費旺季,網上保健品質量良莠不齊而且缺乏監管辨識能力較弱的消費者表示買到假貨的幾率大。而對于保健品的網絡還沒有法規進行規制,網絡銷售模式具有虛擬性、隱蔽性和復雜性特征,群眾消費權益受損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得以解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