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2-01 08:41:46
目前全國只有新疆、江蘇、福建、山西、青海、河北、山東、海南、遼寧、廣東、浙江、上海等12個省市超過了GDP增速。
每經網北京2月1日電(記者 胡健) 全國多個省市2012年成績單公布,經濟增速令人喜,居民收入改善情況卻讓人憂。
以天津為例,天津市GDP增速連續三年位居全國之首,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卻連續三年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13.5%下降到2011年的10.8%,再到2012年的10.1%。
2012年,天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為10.1%,低于GDP增速3.7個百分點,差距之大居全國之首。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8%,與GDP增速持平。
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速來看,目前全國只有新疆、江蘇、福建、山西、青海、河北、山東、海南、遼寧、廣東、浙江、上海等12個省市超過了GDP增速,而重慶、陜西、湖南、安徽、江西、四川、寧夏、湖北、云南、天津、河南、北京等12個省市跑輸了GDP。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實際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17元,實際增長10.7%。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均超過GDP的實際增速7.8%,連續3年跑贏后者。
從以上數據對比不難看出,由全國數據落實到地方數據,還存在較大差異。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或減少,對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沒有實質性影響,基建工程批量上馬,而民生工程落實狀況不佳,GDP增速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出現背離也屬正常現象。”中投顧問宏觀分析師白朋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長期以來,地方政府均以發展經濟為第一要務,對鐵路、房地產、公路、碼頭、鋼鐵等投資大、周期長的項目比較“上心”,從而使得投資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根深蒂固。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與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表示,中國居民收入與GDP增長并不同步,問題主要出在國民收入分配政策上,而實際GDP增速跌至8%以下或推動分配制度被動調整。宋國青認為,過去幾年,GDP增長帶來的收益并沒有跑到居民收入,更多的是流到國企中去,但大幅增長的國企利潤并沒有進行再分配,導致GDP高增長并沒有對普通行業和競爭性行業帶來實際好處。
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白朋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追求GDP仍是地方政府的“核心工作”,雖然國家層面已經做出調整,要將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增加協調起來,但所取得效果并不明顯。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表示,如果二三產業比重更大一些,人員素質提高一些,城市化進程更快一些,我們收入分配問題也能得到更好的解決。“要由粗放型,無效的GDP轉化為有效的,如果達到這樣的程度,我們將會從根本上解決收入分配問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