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1 01:33:5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徐杰 發自浙江建德
·追蹤 浙江中江控股崩盤案
每經記者 徐杰 發自浙江建德
1月29日,浙江建德市蓮花鎮,黨委書記仇康君一早就來辦公室準備到企業調研。鎮內,包括銀豐塑料、展威窗簾、洪偉紡織、永福家具、盛華皮衣、比而軸承、奔洋紡織等多家企業已經出現經營問題,有些企業已經破產,有些已經企業主債務還不上已經跑路了,有些企業還在垂死掙扎。
張平(化名),管理著建德市一家農業科技型企業,2012年企業總資產突破億元。年關已至,張平最大的恐懼來自高利貸公司不斷的債務催討。
杭州環宇工具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知名企業,目前統計數據顯示,包括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其公司負債達1.6億元,但總資產只有1億多元。“現在公司資產即將進行司法拍賣,希望能夠找個好下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繼環宇工具公司后,又有幾家規模較大的企業面臨倒閉……
“中江事件出來后,整個金融系統對建德區域內企業貸款審查更為嚴格。”建德當地一金融機構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銀行對該區域的企業產生了信任危機,各家銀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收貸,不少企業面臨資金鏈問題而出現停產半停產狀況。
多家銀行壓縮貸款規模/
“銀行只收貸不續貸,整個12月份,公司就還了9600萬元的貸款,中江事件以來,公司被銀行抽走了1.7億元的貸款。”雖然2012年12月23日銀行還款日這一天已過去數日,坐在記者前,張平綁緊的神經仍然未退。
張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企業還清銀行貸款后,隨之而來的停貸令其企業出現現金流短缺,他只得向擔保公司借取高利貸。“中江事件爆發后,銀行貸款一直批不下來,只有擔保公司愿意放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調查獲悉,總部位于建德的浙江中江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多家關聯企業,因投資擴張、涉足擔保等深陷民間借貸導致“崩盤”。有數據顯示,其目前債務達60多億元,涉及民間借貸16億元,授信、委托貸款等與銀行相關的債務50億元左右。
“建行涉及的債權最多。”1月29日,建德市有金融機構向記者透露稱,對于中江控股事件對建行的影響,建行副行長朱洪波曾向媒體回應稱,建行在中江有30億元人民幣的債權,98%以上有抵押和擔保,其中信貸債權有16億元,朱洪波同時也坦承,這次風險會有一些損失,已做計提撥備。
《每日經濟新聞》獨家獲悉的人民銀行建德支行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建德市銀行信貸總額絕對值增量已出現明顯的縮量。數據顯示,2012年12月,本期各項貸款余額為216.7505億元,比年初增加額為17.3565億元;但比年初增加額同比減少7.9778億元。
各家銀行中,幾乎所有的銀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縮”,其中以建行減少幅度最多。上述數據顯示,工行比年初增加額同比減少0.5916億元;農行減少1.6498億元、交通銀行減少1.8180億元,而建行減少數據為4.5777億元,絕對值減少幅度居于其他行業之首。另外杭州銀行減少1.4362億元;建德農村信用聯社減少0.4799億元。
“部分銀行存在風險防范過度的現象,尤其是建行,中江事件對其引發大地震,就在建德地區,中江事件牽涉到9億元的銀行款項”,建德市經濟發展局局長王來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建行在信貸規模等出現收縮,比如一筆1500萬元貸款到期后,最后銀行“壓縮”只愿放出1000萬元。
王來生表示,建行建德支行表示沒有辦法,他們的審批權限已經上收,另外一些銀行,壓貸、抽貸,提前收貸的行為,“銀行壓縮貸款規模這種現象不少”。
而對張平而言,銀行收縮信貸,無法從銀行獲取貸款的他只好向擔保公司借取高息的資金,“月息8分,6000萬元,一年就要5760萬元”,這么高的成本企業根本無法承擔,眼下,擔保公司已下“通牒”,如果年關不按期還清,就要向法院起訴,查封公司的生產廠房,這對農業型企業而言,即將來臨的春季是關鍵,張平卻面臨債務壓力。
環宇工具被高利貸拖垮/
中江事件后,銀行開始收貸,擔保公司也跟著收貸,愿意放貸的利息也“水漲船高”。“月息中長期的在5~8分,短期的漲至達到1毛5分,部分高利貸利息甚至還有更高的。”建德一曾經營擔保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完全你情我愿,雙方協商。”
杭州環宇工具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知名企業,但對其負責人葉炳華而言,這場驟雨直接讓他及企業的命運發生了逆轉,進而影響更多的企業。
2007年5月,杭州環宇率先開始謀劃投產水霧化鐵粉項目,該產品主要用于汽車、輪船、電焊條等裝備制造行業。并于2008年6月實現了一期投產。2010年8月份,杭州寰宇粉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
2011年6月,杭州寰宇粉體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建德9家企業之一被列入2011年杭州市 “雛鷹計劃”企業,該計劃旨在重點培育和扶持1000家科技型初創企業。與此同時,企業的相關研發項目也被列入建德市2011年科技發展計劃項目,該項目深得政府支持。
但正值大規模資金投入之時,誰料,中江事件苗頭漸起。銀行開始抽貸,一時間令葉炳華應接不暇。
“還了銀行貸款后,銀行就不續貸了。”無奈之下葉炳華只好去借高利貸,“向銀行申請貸款,結果聽說我借有高利貸,此前銀行都不貸給我了,還要求還以前的貸款。其他銀行也跟著要收貸,泰隆銀行和杭州銀行兩筆共1000萬元貸款也被催收。”
葉炳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其所借的高利貸月息在5、6分,“借了2000萬,連本帶息竟然滾成了6000萬”,目前統計數據顯示,包括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其公司負債達1.6億元,但總資產只有1億多元。
而來自浙江當地媒體 《錢江晚報》的報道稱,隨著環宇工具的破產重組,牽扯進擔保圈內的20多家企業都面臨著資金上的壓力,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已開始顯現。“我們企業就因為這次擔保已支付了400多萬元。”建德當地一規模較大的企業主表示,其企業眼下正在四處找貸款。
“現在公司資產即將進行司法拍賣,希望能夠找個好下家。”對于其公司目前的狀態,葉炳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繼環宇工具公司后,又有幾家規模較大的企業面臨倒閉,其中包括與環宇工具廠房毗鄰的杭州宏達辦公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就在昨日(1月31日),“宏達公司的負責人正在市政府正與相關部門協商解決方案。”
多家企業遭非正常死亡/
仇康君是建德市蓮花鎮的黨委書記,他已經在該鎮待了三年,1月29日早上一到辦公室就開始準備聯系到企業調研,雖然該鄉鎮以農業為主,但家紡和樹膠工業企業比較多,“國內國際經濟不好,企業壓力比較大”,“年底來了,企業都在為融資問題犯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的一份資料顯示,蓮花鎮內,包括銀豐塑料、展威窗簾、洪偉紡織、永福家具、盛華皮衣、比而軸承、奔洋紡織等多家企業已經出現經營問題,“有些企業已經破產,有些已經企業主債務還不上,已經跑路了,有些企業還在垂死掙扎。”
“確實發現不少企業經營上出現了問題,其中出現困境一就是高利貸,企業的利潤不可能高于高利貸產生的高息,企業一旦沾上高利貸就問題更大。”仇康君認為。
鄉鎮企業一直是浙江省民營企業的主體。“除蓮花鎮外,梅城地區、乾潭以及建德市區更多的中小型,包括一些微小企業,面臨困境的企業更多。”采訪過程中,有企業向記者介紹稱。
“這也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一些在轉型生產過程中,綜合競爭力不強或者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處于產業鏈末端,上游形勢不好,波及下游的企業。”對于多家企業出現風險,作為信貸機構,建德市信用聯社理事長張云峰向記者認為,與當地的經營環境和產業政策也有關系,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
建德市經濟發展局局長王來生稱,受民間借貸、擔保、互保及聯保引發企業出現倒閉風險,鏈斷裂經濟案件頻發屬于市場行為,“一波接著一波,跑路的,倒閉的”,政府層面已積極協調處理著手。
“經濟形勢嚴峻,金融系統對實體經濟支持不給力,部分銀行風險防范過度,甚至存在以空頭承諾收回貸款的行為。”杭州市發改委一份2012年的調研報告中則認為,融資怪圈難解。
信貸整體出現收縮,地方財政政策緊急“搶救”,據建德市財政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建德市將專為緩解中小企業貸款周轉困難而設立的財政應急調頭專項資金規模從3000萬元增加到1億元,全年累計辦理貸款調頭387筆,發放調頭資金18.8017億元,受惠企業212家,“成為我市中小企業解決短期資金周轉的最有力幫手”財政局稱。
中江系崩盤引發信任危機/
王來生表示,自從中江事件爆發后,建德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7、8月份專門到杭州邀請所有在建德開設有分支機構的金融機構懇談會,表達建德對中江事件處理的態度,消除誤解,很多銀行負責人在會談上表示,會繼續加大對建德的金融信貸支持力度,不會縮減規模等,但效果有是有,不是很明顯。
蓮花鎮黨委書記仇康君則表示,受中江系崩盤的波及影響,銀行對當地企業的融資信任產生了危機,銀行對企業的貸款要求越來越高,風險評估越來越嚴,擔保抵押從嚴控制,風險控制要求提高。
“一些銀行出現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情況。”王來生形容稱,銀行對單個項目,單筆信貸審核上更加嚴格和謹慎。
延長放款周期就是特征之一,“原來三天就可以放下來的貸款,現在就要3個月。”建德一家經營實體的企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為了轉貸,只好通過民間借貸來籌措短期周轉資金,甚至是高利貸,而周期更長的貸款審批手續讓不少企業吃了苦頭。
“前些天建行給我放貸1000萬,從原本的兩三天拖到3個月。”接受媒體采訪時,浙江逸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克榮也抱怨起來,稱幸而自己現金流還算充裕,否則一兩百萬的利息鐵定虧了。
同時,建德當地有企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映,眼下,在建德的融資環境里,有銀行聽說其他銀行收貸,其他機構聽到風聲也一起跟收著收,這樣直接造成企業面臨倒閉。
“比如建行500萬元到期后不續貸,其他銀行也停止續貸,另外一些銀行也跟著收,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這家企業基本上就倒閉了。”該企業主闡釋。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建德采訪時獲悉,銀監會三令五申的銀行貸拉存現象也有出現,企業貸款時一方面要受到程序嚴查,還要拉存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